專家傳真-疫情下企業如何維持韌性?

疫情的延燒打亂企業發展的腳步,世界各地的商業經理人都在問:「下一步怎麼做?」,臺灣產業也正進入不確定的時期,不過,潛在機會也在前方。資料儲存基礎架構可幫助企業善用這些機會,並在守護企業韌性的過程中搶佔關鍵地位

根據我們委託IDC調查並發表的《Rethink Data》報告中顯示,全球的資料總量預計持續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在新科技使用者與新興技術的推波助瀾下,此成長態勢蔚然崛起,也帶來許多機會。然而,原始資料只在有用時纔有價值,調查也發現,高達68%的資料均被企業束之高閣、未獲利用

究其根源,不外乎是大量資料的管理太過複雜、成本亦過於昂貴。確實,儘管這些資料雖可能在未來創造出可觀的回報,但保留資料的當下即會產生成本支出,使得企業往往選擇棄而不用。就算資料被保存下來,在公有云四處潛藏着資料傳輸、通用API調用量及流量出口(egress) 費用等外加收費的情況下,儲存和保留大量資料的總持有成本恐高得嚇人。

而這正是企業面臨的挑戰:如何制定具高成本效益的資料管理策略,以聰明地擷取、儲存並分析資訊?我們相信,答案就在更高效率、可擴充、經濟實惠的端到端資料儲存方案裡。然而,選擇適當的解決方案並不容易。

「購買更大硬體」等於「加大資料容量」的年代已逝。現在有更多方法能達成同樣的目的,但由於挑選方案的複雜度太高,企業最後常買到不適用的方案,導致資料未成助力,反成阻力

雲端和本地的儲存解決方案各具優勢。雲端解決方案具備彈性,便於建立與運行許多應用程式。本地解決方案則提供更優異的安全性效能與成本控管能力。聰明的企業經理人知道,以混合模式結合雲端與本地解決方案,便能兼得魚與熊掌。然而,少有人意識到基於業務需求塑造混合雲方案的重要性

比如說,企業若需快速開發與更新消費型的應用程式,或許會傾向採用公有云,但仍希望能於本地存放消費者的敏感資料。同樣的,擁有大量檔案電玩開發商儘管偏愛本地技術的資料傳輸效益,但仍想以雲端方案輔助客戶支援。

與其事倍功半地擺弄舊硬體、或掏錢買非必要的雲端儲存空間部署適當的儲存系統將有助於企業前瞻未來、導入新技術,並及時掌握成長契機

此外,企業儲存基礎架構不只會左右儲存的容量或彈性。資料儲存還能成爲企業運作效能的支柱—這必須隨着資料需求同步成長。影視產業是很極端例子:隨着動畫品質解析度增加,檔案也越來越大,因此對於IT基礎架構的要求也隨之攀升。

爲了有效支援業務成長,擁有快速擴大儲存容量的能力,才能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資料管理要求,進而實現快速成長,也免於造成IT左支右絀。相較於其他時候,現在是重新審視資料儲存方法和地點的最佳時機。新冠疫情打亂了既有的遊戲規則,同時間,AI和IoT等重度仰賴資料的新技術正開始大展身手。全世界對科技的依賴度從未如此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