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腐、萎凋病等蟲害波及臺灣姜產量!專家花3年研發「健康生產體系」

▲姜。(圖/記者許展溢攝)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許多人喜歡吃薑補身,但可能不知道,近10年臺灣栽培面積大約維持在1000公頃上下,加上種植不易,又有多種蟲害問題影響產量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爲改善此狀況,歷經3年研發,透過現代化設備等技術,推出健康「種姜生產體系預計3年後就能透過該體系穩定農民收益市場供給。

種苗場助理研究員簡怡文表示,姜喜歡在溫暖環境成長,臺灣小吃店坐月子、甜湯或冬天進補,甚至是香港薑汁撞奶等都會使用,用途廣。臺灣種植的姜主要是南投、臺東縣,其次苗栗宜蘭嘉義臺中花蓮縣市。近10年栽培面積約1000公頃,年產量約3萬公噸,平均產量每公斤46多元,但價格時常浮動大,低會低到30幾元,高就高到60幾元,主因是有時一整年種很多,但氣候好,價格就低,或氣候不好,需求量相對高等狀況。

▲▼健康種姜組培定植穴盤(下)、健康種姜組織培養瓶苗(上)。(圖/記者許展溢攝)

種苗場場張定霖說,整個姜產業總產值3、4億,種的好不好都攸關農民生計,若好收穫量約8、9成以上,不好除受到病菌感染外,量一半都收不到, 進而還會影響產業發展。種苗場表示,目前姜的種植不易,傳統栽培方式主要採用收穫老薑作爲隔年繁殖用的種姜,健康種姜爲生產優質姜的首要條件,但傳統種姜取得方式往往因帶有病原而使得下一季的栽培連帶受到影響。目前姜的病蟲害即包含軟腐病、萎凋病、青枯病根瘤線蟲等問題,造成姜的品質與產量下降,影響農民收益。

▲許多人喜歡吃薑補身。(圖/記者許展溢攝)

苗栗縣薑麻園發展協會理事長塗育誠表示,有時種苗很多病菌人工挑選看不出來,有健康種苗對農民有很大幫助,尤其姜在種苗時期,種下去若有軟腐病,會傳染。如果使用沒有帶病原體,相對農藥可少用,農作物會變安全。種苗場指出,健康種姜生產體系包括品種蒐集篩選、病害檢定、組織培養技術建立等,可減少病害發生、提高產量有助推動出口外銷競爭成長。而過去姜種植成本約佔去整個生產費用的50%,健康種姜生產體系既帶來種姜的品質保證且供貨來源穩定,期望藉由三級繁殖制度,由專業農戶生產種姜,使種苗費用價格波動幅度降低,並永續提供姜種,穩定市場與農民收益。

▲種苗場呼應產業需求,研發健康種姜生產體系。(圖/記者許展溢攝)

張定霖進一步說明,目前1顆種姜苗7元,對農民來說太貴,但希望先將此體系建立,預計今年底達第1 級,3年後第3級時再由農民逐年量產。最終目的是希望病蟲害風險降低,將產量更大化、降低風險,透過組織調節市場。張定霖強調,種原來源會是來自姜農參與,不是專家說的算,也就是種原最後是從各地進到選拔系統,繁殖成種姜後,再回到產業,風味是否符合需求?乾淨與否等問題,都由產業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