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猴、機車竟是這樣來… 解密你也不知的臺式國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機車」、「槓龜」、「抓猴」等這些臺灣人耳熟能詳詞彙,究竟是怎麼演變來的?新北市立圖書館30日邀請臺灣文史作家,也是《臺灣人也不知道的臺式國語作者曹銘宗開講,告訴大家國人天天都在用,卻不知道的「臺式國語」來由。

野柳」源自於西班牙語、「高麗菜」則從荷蘭語而來、「蓮霧」其實爲印尼語、「瓦斯」是日本語,這些每天使用的「國語」,怎麼會有各國的蹤影呢?根據《聯合報》報導,曹銘宗解釋,這是臺灣400年來的歷史政治文化,因爲過去從原住民、荷蘭人、西班牙人、清朝人、日本人、外省人客家人,都曾在這塊土地留下痕跡

再來則是「摃龜」,曹銘宗指出,其實跟烏龜一點關係也沒有,臺語中的「摃龜」是由日語「su-kong-ku」簡化來的,但日語又音譯英語的「skunk」(臭鼬),代表被被臭鼬噴到很倒楣,有零分慘敗之意。

至於被徵信社拿來作廣告的「抓猴」,曹銘宗談到,這須追溯到連橫的《臺灣詞典》,「姦夫曰猴。臺人捕猴,必斷其尾,則猴不敢逃入山,恐爲同類所噬。捉姦者必割其發,以示懲罰…」,此外早期婦女也經常稱丈夫爲「老猴」,因此抓出軌的老公,當然就是「抓猴」。

其他像是用來罵人的「機車」,曹銘宗表示,這話是從女生生殖器「膣屄」(音似「機掰」)諧音而來。另外,臺語的「五四三」,曹指出,有人考證《詩經》首篇「關雎」,章法段落分成五章、四章、三章等,未有定論,往後就把議論紛紛卻沒有定論的事稱之「五四三」,也代表也代表有人隨便說話、做事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