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 四大看點值得關注

(原標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本月召開,學者稱多個看點值得關注)

按照慣例,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12月召開,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明年經濟工作。

2021年不僅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兩個百年目標交匯與轉換之年。因此,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會聚焦當下的熱點經濟問題,更將致力於推動長遠的歷史性變革。

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學者表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能有這些看點——助企紓困政策如何退出、促消費內需如何加碼財政貨幣政策如何配合、重點領域改革將有哪些突破

與此同時,在明年中國經濟大概率強勢復甦的背景下,如何利用週期反彈的機遇打開結構改革的空間,從根本上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加速數字經濟的成長,料將成爲本次會議值得期待的新內容。

助企紓困政策如何退出

2020年各類超常規的疫情救助與經濟紓困政策必將在2021年陸續退出,也就是說,經濟反彈的政策支撐力逐步減少。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是基於中國經濟領先全球的修復進程,還是保持經濟政策正常化的治理理念,2021年疫情救助與經濟紓困政策的有序退出都是大勢所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全球經濟金融仍存在衆多隱患,疫情退潮的節奏仍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也認爲,如何選擇政策退出的時點、退出的步幅、退出的路徑以及退出工具的組合,將是2021年宏觀經濟政策決策的核心,併成爲影響經濟復甦走勢的主要因素之一。

平穩和有序成爲助企紓困政策的關鍵詞。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爲支持和配合“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加快形成,爲經濟恢復和內需擴大而採取必要的擴張性政策不應過快退出,應相機抉擇,維持信貸的平穩增長,避免出現信用過度、過快收縮導致的“踩踏”事件。

程實也認爲,從節奏來看,應小步穩行,相機而動。從工具來看,“總量”止步,“結構”延續。2021年,總量性政策工具的力度將大概率停止加碼,並有序調降。但是,結構性工具尤其是針對小微企業、弱勢羣體和新興產業的支持性工具,料將長期延續或進一步迭代升級。這將與“雙循環”新格局下的結構性改革形成合力,從短期的扶危救困轉向提升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質量。

促消費擴內需如何加碼

今年以來,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態勢良好,但“三駕馬車”的恢復並不均衡。疫情抑制了消費傾向和消費預期,相對於投資和進出口的恢復速度,消費恢復明顯滯後。

業內分析,明年及“十四五”期間促消費政策將繼續加碼。通過制度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羣體規模等措施,積極釋放居民消費市場潛力,增強消費需求和動能,使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今年受疫情衝擊,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導致居民的消費傾向明顯下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在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上表示,這次疫情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中低收入羣體的衝擊更大。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宋曉梧認爲,收入差距過大是制約總需求的重要原因。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合理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穩定居民預期,從而較大幅度地提高消費能力的空間。

程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推進新型城鎮化爲主線,2021年一系列的政策舉措將從根本上夯實中國居民的消費潛力。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羣結構,配合土地改革和戶籍改革的穩步展開,將削弱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釋放更廣大居民的發展型消費需求。由此,消費升級重心向低線城鎮下沉,有望打開更多高性價比國產品牌的增長空間。

王一鳴則認爲,擴大消費要把穩定就業放在優先地位。穩定就業、保障中低收入羣體的收入,擴大消費纔有更大的空間。穩就業除了穩定現有的就業崗位以外,未來一個重點是發展新就業形態,因爲新就業形態對就業的貢獻份額是提升的。要加快恢復餐飲、住宿、旅遊、培訓等服務業,推動生活服務業的線上線下融合,來促進消費的回升。

財政貨幣政策如何配合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優勢明顯,但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仍是貨幣政策的重要目標,各方面也將繼續推動貸款利率債券利率的下行。這需要央行在保持貨幣政策以穩爲主的基礎上,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等主體進行定向的結構性貨幣政策。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表示,貨幣政策的總體思路是要堅持“三個不動搖”:一是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不動搖;二是要堅持精準滴灌性的結構性貨幣政策不動搖;三是要堅持常態化貨幣政策的決心不動搖。“未來不會出臺大的貨幣和金融政策,既不讓市場缺錢,也不讓錢溢出來。”他說。

顏色特別強調,明年要對宏觀槓桿率重點加以關注。明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速或高於潛在增長水平,可能出現經濟過熱的狀況,導致宏觀槓桿率過快上漲,應在合適的時間點,通過推進債轉股化解槓桿率。

財政政策方面,多位專家分析,2021年財政政策不會延續今年的應急、非常態策略,將回歸正常化。財政政策積極取向依然保持不變,但力度較今年會有所降低:不會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在繼續實施好現有的減稅降費政策下,不會出臺新的大規模減稅降費新政;財政赤字率從今年的3.6%以上降至3%左右;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也會低於今年的3.75萬億元,可能在3萬億元左右。

程實分析,2021年,隨着經濟循環的修復,貨幣政策有望率先回歸常態,而積極財政有望“減額增效”,保持託底力度。由此疊加改革開放的深度拓展,總體政策邏輯將完成從逆週期向跨週期的轉變。

重點領域改革將有哪些突破

2021年是“十四五”時期的起步之年。根據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中國重點領域改革有望加速深化。

程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後疫情時代,進一步升級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將是系統性提升居民福利的政策關鍵。明年在穩步加大總量性投入的同時,加快全面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持續縮小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在城鄉、區域和人羣之間的落差,使其成爲區域協同發展、城鄉一體化的助推器。

王軍表示,“十四五”期間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將以“要素市場化”爲着眼點和突破口。其中,以計劃生育爲核心的人口政策的調整優化、戶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體制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國企改革最爲值得期待。

其中,經過多輪國企改革的實踐積累,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爲新時代國企改革提供了系統的頂層設計。今年9月,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正式實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國有企業、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管資本爲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等任務

業內人士認爲,伴隨國企改革步入深水區,國資監管改革的牽引作用日益凸顯。預計下一步圍繞優化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推進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一系列改革將加速佈局落子

此外,資本市場的改革在明年及“十四五”期間也將有重大突破。近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中,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爲題,提出了六大重點任務,包括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健全中國特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深入推進債券市場創新發展,加快發展私募股權基金,大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