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文榮/口罩早已「超額供給」 取消定價迴歸市場機制
前幾天到藥局買些家庭常備藥,藥師順道問我要不要順便買醫療口罩(以下簡稱口罩)?筆者當場楞了一下,口罩?我早已忘記去年這時候還得去藥局「排隊」買口罩這件事。筆者回藥師,家裡的口罩存量將近十盒,已毋須到藥局買口罩了。
「超額需求」早已變爲「超額供給」
實際上,零售市場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盒裝口罩都充裕供應,消費者又何須且麻煩的在藥局買區區一包10片的口罩呢?這代表市場的管制基本上已經失效了,難道政府還裝不知?
「借問口罩處有?藥師遙指下一村!」這大約是去年此時的光景。從經濟學角度觀之,恐懼的需求提高,加上短期口罩生產不足,經濟供需模型馬上就可以得知「超額需求」會導致需求缺口。
筆者在去年的2月4日的這篇雲論「看得見的手」與「買不到的口罩」就明白指出,「民衆就是買不到口罩……就是政府引導恐慌性需求與管制分配不效率下,這兩個因素彼此影響所造成的問題。」排隊買口罩竟然還買不到的現象,就是這個問題所造成的。
一年之後,即使疫情逐漸上升,爲什麼不見大家到藥局排隊買口罩呢?這時候同一個經濟模型卻是不同的結果。在口罩國家隊加速擴張生產線,且在口罩解禁開放市場銷售之後,結果會從「超額需求」反轉爲「超額供給」。
因「超額供給」的出現,廠商面對市場「超額供給」所必須進行的決策,最快的方式就是縮減產能,對比過去產能大開,不明就裡者就會以爲是稼動率不足與閒置產能的問題。
▲現在外出必佩戴口罩。(圖/記者屠惠剛攝)
口罩安全存量充足 應迴歸市場機制
疫情增溫之後,行政院長曾在臉書說明全國口罩的存量高達8億片,意思是我們毋須恐懼口罩供給量不足的問題,然實際上,筆者也從未曾擔憂口罩的供給會不足。筆者常舉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的說法,「因商人有足夠的誘因而將資金留在國內,導致國內資本增加,並在無意中強化了國防力量,這對社會大衆有利,但不是商人的本意。」
所以,套亞當‧斯密的思路而言,廠商逮到機會大賣口罩,讓大家有口罩可戴,他也賺了一筆機會財,讓防疫效果提高,絕對不是廠商爲了「防疫大義」,而是爲了「賺錢」這件事。
既然口罩業者產能提高,代表供給大幅度提高,照理市場上口罩的價格,應該要下降纔對?爲什麼還是在4元以上呢?這還得回溯一下原因。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2020年12月9日表示,國內口罩產能已大幅提升,實名制口罩政策調整爲藥局自2020年12月31日起、超商等販售通路自110年1月4日起,無論成人口罩或兒童口罩,銷售片數及售價均調整爲14天10片40元。
▲盒裝口罩。(圖/記者周宸亙攝)
每片口罩4元就是一種價格管制,若在去年面對「超額需求」的「產能不足」之下,這「價格上限」的管制的確有效,但現在是「超額供給」,代表管制價格高於市場均衡價格,管制當然無效。
每片口罩4元除了是一種管制價格外,也是一種「價格錨定」,如果不解除這個「錨」,口罩國家隊大砍產能的新聞就會層出不窮。
這時候「解錨」,讓口罩市場價格回落,亦不會影響國家口罩安全存量,也不會讓民衆買不到口罩,不僅可以讓口罩價格依市場機能回落,也會讓口罩國家隊的產能利用率上升,這不就是帕累託改善(Pareto Improvement),政府爲何不爲呢?
熱門點閱》
► 創造安心防疫場域解封 需要「精準檢測」而非普篩(陳秀熙、葉彥伯、張金堅、任小萱、許辰陽、陳立升)
► 712後臺灣步向微解封?德國經驗告訴臺灣 要解封先做到這「五點」
► 疫苗傳說一》似無止境的新冠肺災難持續撕裂臺灣!(林忠正)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