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如何步入“特高壓時代”
一端是山水之城的重慶,千里江陵,兩岸連山;另一端是有“天府之國”美稱的四川,山川秀麗,物產豐饒。從四川甘孜到重慶銅梁,一條條銀線跨越崇山峻嶺,穿越鐵塔之巔,點亮萬家燈火——12月27日,隨着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以下簡稱川渝特高壓工程)的投用,這條橫亙在中國西南部的能源大動脈將巴蜀山水擰得更緊,成爲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的電力互濟新軍。
過去很長時間,“貧煤少水無油”制約重慶經濟社會的發展。經過多番實驗、論證,重慶意識到“建設特高壓工程是基於歷史、現狀和未來的必然選擇”。從2009年開始謀劃特高壓工程建設,到今天川渝特高壓工程正式投用,重慶用了整整15年。
15年間,市委市政府不斷推動全市多元化現代能源保障體系建設,經過幾屆全國人大重慶代表團和住渝全國政協委員的建議提案,在國家發改委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如今重慶正式步入特高壓時代。
爭議不斷
國家層面歷史性突破給了重慶極大信心
時間回到2006年的夏天。
“當年七八月份,川渝兩地都出現了非常嚴重的乾旱,持續乾旱造成四川水電發電能力嚴重下降,重慶四川用電形勢緊張,能源瓶頸問題引起了政府的重視。”時任國網重慶電力發展部主任孫朝洪還記得,當時四川、重慶電網500千伏的輸送能力受到限制,電力交換能力非常有限。
與輸送能力不足等表層原因相比,電力緊缺的根源性問題——能源配置方式不合理特別是電力發展方式不適應資源與生產力分佈的不平衡格局,更令人揪心。
我國能源發展存在供不應求、結構失衡等突出問題。如何應對川渝地區出現的電力供應緊張局面,當時國家電網公司就提出,發展特高壓電網是解決辦法之一。但相關的爭議也不斷:解決能源瓶頸是送煤還是送電,如果選擇特高壓工程是建交流還是建直流……爭議在很長時間未有共識。
2006年當年,國家發改委批覆了我國首條特高壓工程“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開啓了我國特高壓試驗探索階段。2009年1月6日,該工程正式投運。
“這一歷史性突破給了我們極大信心!”從2009年開始,在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的組織下,孫朝洪和同事們開展前期規劃,爭取落地重慶的特高壓工程能納入國家長期規劃。
“當時市政府制定了《重慶市電網專項規劃》,預計在2010年前後建設四川、雲南經重慶至華中、華東的±800千伏直流特高壓輸電線路,這對緩解重慶電力緊張狀況意義深遠。”孫朝洪打了一個比方,“從外地購電好比買了一批貨,由於公路運力有限,貨物就是運不過來。特高壓建成後,電力高速公路建成了,不愁有貨運不進了。”
集體建言
合力爭取在渝加快特高壓輸電通道建設
2010年,時任國網重慶電力發展部專責王皓宇接手了孫朝洪的工作。也是那一年,全國人大重慶代表團部分代表和住渝全國政協委員開始建言特高壓工程落地重慶。
“在2011年的全國兩會上,建設特高壓工程成了大家共同的呼聲。”王皓宇記得,“此前公司多次向政府彙報,與重慶代表團代表和住渝全國政協委員進行了多次溝通。最終代表委員們分別提出全團建議和集體提案,呼籲加快特高壓輸電工程建設。”
此前,王皓宇和發展部的同事們對前一年我市用電情況做了調查,2010年重慶用電需求量出現高速增長,全市最高負荷1250萬千瓦,同比增長11.6%;在度冬、度夏期間,重慶爭取外購電335.7萬千瓦時,創歷史新高。“‘十二五’時期,進入跨越發展的重慶,電力需求剛性增加,如不及早謀劃,電力緊張局面還會出現。”代表委員們在這點上形成了極強共識。
在2011年的全國兩會上,重慶代表團提交第一個集體建議《關於加快特高壓輸電工程建設保障重慶電力供應的建議》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國家電網公司在回覆中稱:“國家電網公司將在重慶市的大力支持下,全力推動將雅安—重慶—皖南等特高壓工程納入國家‘十二五’能源、電力、電網等專項規劃,並加大工作力度,爭取早批覆、早開工建設。”
“這等於給我們打了一針強心劑,此後我們也把特高壓交流工程作爲電網建設的首要任務。”王皓宇說。
項目擱置
壓力之下重慶再次爭取納入規劃
“當時已經開展項目前期選線、選址和可行性研究論證等工作,一旦國家對雅安—重慶—武漢特高壓交流工程項目覈准,重慶將立即啓動項目建設工作。”令王皓宇沒想到的是,就在即將覈准之際,這個衆望所歸的項目被擱置了。
評審會上,專家組成員共有22人,持反對意見的專家有9位。“大家都認可建設四川水電外送通道的必要性,但選擇直流特高壓還是交流特高壓進行輸送,專家們沒有形成共識。”王皓宇後來瞭解到,當時國家整體電網布局也沒有最終確定。
儘管如此,重慶並沒有放棄相關的努力。
“我是2013年來到公司發展部從事規劃工作,這些年頭髮都熬白了不少,就只爲一件事——再次讓重慶特高壓工程納入國家規劃。”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發展部規劃一處處長周倩表示。
到了2017年,時任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副總經理莫文強把周倩叫到辦公室說:“重慶未來電力保障不容樂觀,你們儘快組織團隊開展中長期電力保障研究。”
“貧煤少水富氣無油”的重慶,電從哪裡來?
就在當年,事情出現了轉機。爲防範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印發了各省煤電停建和緩建項目名單的通知。
“這是個積極信號,我們立即會同四川能源局着手策劃建設川渝特高壓工程。”市能源局局長王祖勳介紹說,經過調研與測算,四川多水電,夏季豐水期棄水電較多,冬季枯水期存在電力缺口;重慶以火電爲主,夏季負荷高峰電力缺口大,冬季火電有盈餘。兩省市電力互補性強,高峰時期火電和水電可以互濟。
“當時仍然面臨很大的壓力,特別是之前雅安—重慶—武漢特高壓交流工程被擱置了,一些專家沒有信心,叫我們不要再去提議。”但擺在周倩面前的是亟需解決的難題:“十四五”時期,重慶電力呈緊平衡態勢,未來幾年的形勢也更加清晰,從市能源局到電力公司等相關部門都意識到,必須再次爭取特高壓項目落地。
一波三折
多方權衡反覆比選找到最佳方案
“川渝特高壓項目建設之初,川渝兩地只有3條500千伏的輸電通道相連,最大輸電能力只有650萬千瓦。2018年開展方案論證時,有專家提出500千伏輸電技術比較成熟,建議新建2條500千伏的輸電通道。”王祖勳回憶說。
“我們用三點理由說服了專家,最終確定建設一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王祖勳說,一是相較於兩條500千伏的輸電通道,特高壓交流工程可以節約一條通道的土地和廊道資源;二是可以越過低等級電網網絡,避免對存量的500千伏電網大面積改造;三是可爲後續打造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環網奠定基礎。
2019年7月,國家能源局作出批覆:川渝電網聯繫比較緊密,近期優先考慮四川富裕電力解決。
2020年7月14日,重慶、四川兩地簽訂《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能源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正式提出籌建川渝特高壓交流電網。
國家層面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將川渝特高壓工程納入國家“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這是川渝特高壓項目邁出的最重要一步。
“納規之後,我們就啓動了方案比選,這是我們規劃部門最忙碌的時候,方案有多種選擇,哪一個方案最佳能夠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認可,需要大量的論證。”周倩說,特高壓及其500千伏配套工程系統方案論證極其複雜,既要考慮特高壓站的功能定位,又要保障電網結構清晰、系統安全穩定,還要充分考慮到遠期網架構建和適應性等。
“交流電送到銅梁後,銅梁的500千伏送出工程要像河流一樣把電力分出去,要讓外來優質清潔電進得來、落得下、走得好。”周倩解釋說。
“電力最終分到哪裡,方案討論會上部分專家持不同意見,討論非常激烈,從不同的角度看各有優劣。”就這樣,國網重慶電力公司工作人員和專家們又是徹夜未眠,挑燈夜戰。
“我們當時研究銅梁特高壓系統方案,不僅要考慮到川渝特高壓一個工程,而是要從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長遠的角度做規劃,未來將在川渝負荷中心構建‘日’字形特高壓交流環網,原來的方案還有優化的空間。”周倩說。
通過多輪評審,國家相關部門最終認可了銅梁特高壓系統方案。2022年9月,川渝特高壓工程獲國家發展改革委覈准後開工。
“聽到覈准的消息,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十多年了夢想終於成真。”周倩給孫朝洪和王皓宇等“戰友”挨個打了電話報喜:“我很幸運,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沒有前輩們打好的基礎,就沒有項目的最終落地。”
川渝特高壓工程投用只是重慶步入特高壓時代的第一步。“即將建設的南疆入川渝的特高壓直流工程也將從四川的換流站輸送到重慶。”王祖勳稱,該工程建成後,川電送渝能力將提高1000萬千瓦,爲我市“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羣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電力支撐。(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郭曉靜 崔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