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視野-網貸新規 地方銀行零售業務面臨整改
相隔半年,大陸官方再度加碼互聯網貸款監管力度。大陸銀保監會2月20日最新公佈「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在出資比例、貸款上限、經營地域等方面列出明確規範,等於劃下「三道紅線」。對於高度依賴相關業務的中小型地方銀行來說,形同危急存亡之秋,若不加速進行業務調整,經營前景岌岌可危。
此一「通知」是基於2020年7月公佈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不僅將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平臺全部納入管理範圍,並進一步細化監管要求,新規將於2022年元旦正式上路。
外界最爲關注的「三道紅線」,一是出資比例,商業銀行與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互聯網貸款的,單筆貸款中雙方的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
二是貸款餘額上限,商業銀行與單一合作方發放的貸款餘額,不可超過該行一級資本淨額25%;和全部合作方發放的互聯網貸款餘額,不得超過該行全部貸款餘額的50%。三是經營地域限制,「通知」要求地方銀行的互聯網貸款業務只能服務當地客戶,不得跨地開展相關業務。
由於互聯網貸款商業模式的特性,已成爲獲客能力、技術能力較弱的區域性中小銀行的發展主力。惟部分區域性銀行爲拉攏異地客層,但對異地管理的能力又不足,擴張信貸規模的同時無疑加劇金融風險。尤其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監管政策,加上資訊不對稱,形成業務套利空間。新規不僅透過資本約束來限制互聯網貸款規模的無限擴張;貸款餘額25%、50%的上限就是避免銀行過度依賴平臺,造成業務風險過於集中。可以預見的是,新規勢必導致互聯網貸款業務大幅縮水。
國盛證券測算,截至2020年底,商業銀行一級資本淨額整體規模約人民幣(下同)19.26兆元,假設全部與一家互聯網巨頭合作,按「貸款餘額不得超過銀行一級資本淨額的25%」的比例粗略估算,商業銀行發放貸款預計不到5兆元。
考慮單筆貸款中,合作方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的因素,其促成的聯合貸整體規模預計不超過7.14兆元。
此一估算已是市場規模「天花板」。實際情況上,淨資本規模較大的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在聯合貸款業務的佔比不會達到如此高的佔比,也就是說相關業務將大幅縮水。
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戴志峰認爲,在禁止跨區經營的政策下,地方性銀行可提供貸款的目標客羣將明顯減少,所釋放的貸款需求將由股份行、互聯網民營銀行和法人直銷銀行等承接。此外,一級資本淨額更大的銀行能承接更大的互聯網貸款規模。可以預計的是,互聯網貸款的模式將從區域性銀行向全國性銀行(股份行、國有大行)轉移。
部分大陸金融圈人士認爲,雖然新規對金融機構造成不小影響,但長期來看,亦是提高互聯網平臺的監管要求,對整體市場發展仍是利多。該人士稱,過去互聯網貸款因市場規則未統一,加上監管仍屬空白,這些流量平臺依賴銀行資金賺足了錢。而且銀行既出資,又得承擔風險,卻沒有議價權。實際上,在前述「辦法」公佈之前,市場早傳出互聯網龍頭平臺在收費定價相當強勢,銀行陷於被動局面。
戴志鋒指出,距離正式上路還有將近一年的時間,地方性銀行仍有時間加速調整業務戰略。後續互聯網貸款的合作銀行料將向大型銀行集中,資產方和資金方的權利義務與議價能力將更加對等,且平臺向銀行收取的信貸服務費率也可能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