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成南極秦嶺站,爲何引發西方破大防?英媒:在美國家門設點

南極,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陸,極端的氣候爲南極籠罩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讓各個國家的探險者和冒險家都心生嚮往,想要探索這片冰雪世界的奧秘。

今年是中國在南極考察的第40週年,近日一則關於中國極地考察的消息迅速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及討論:我國在南極的第五個考察站已經正式開站!同時,這也是我國在南極羅斯海區域建立的第一座考察站。

本應該是全人類都喜大普奔的事情,但有些國家的人卻破了大防,發佈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言論。

英國“泰晤士報”最近發佈文章,大力抨擊中國在南極羅斯海區域建立科考站的行爲,並且宣稱這並不是在搞科研,而是出於想要部署導彈和衛星來發動軍事行動的目的,在美國家門口架起大炮,意欲破壞世界和平。

這還不算完,他們對於各國在南極建立科考站的行爲還有兩副嘴臉,這邊拉踩中國說我們的行爲完全違背《南極條約》,呼籲全世界應該共同抵制!

那邊卻把美國捧上了雲端,說美國已經數十年沒有在南極區域進行軍事活動了。那麼這到底是是怎麼一回事呢?到底是他們的刻意抹黑還是真有此事呢?

羅斯海地區是南極洲西部最大的海灣之一,也是距離南極點最近的海域,這裡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洋環境使其成爲了極地科學研究的熱點地區。

大家都知道,最近幾年 “全球變暖”一直是全世界各國都在密切關注的焦點問題。

而羅斯海地區擁有世界上最古老地質的岩石圈,以及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這裡冰蓋和冰架的變化,對於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水循環來說都起着至關重要的調節作用。

科學家們認爲,通過監測和研究羅斯海地區冰凍圈的變化,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瞭解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機制和趨勢。這樣,我們也可以及時採取干預措施,或者制定有效的政策來應對全球變暖的挑戰。

所以從19世紀開始,英國、挪威、美國等國家紛紛派出探險隊前往南極踏上這片冰雪王國,想要一探究竟。

1911年至1912年,英國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率領的隊伍成爲了第一個抵達南極點並建立考察站的科考隊伍,他們在南極點建立了名爲“斯科特基地”的永久性考察站。

同年,挪威探險家阿蒙森也建立了名爲“阿蒙森基地”的考察站,標誌着南極考察站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考察站在南極開展了地質學、氣象學、生物學、地球物理學等各種科學研究和實驗,也爲人類對南極洲的認識和了解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20世紀中期,隨着航空技術的進步,人們開始利用飛機進行南極空中考察,探索更爲廣闊的南極地區。

但由於南極大陸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主權國家的地區,所以1959年世界各國達成共識,共同簽署《南極條約》,確保南極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加強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護,促進科學研究合作。

其實相比於其他國家在南極的科研成果來說,我國算是一個“後來者”。

1984年,我國才首次派遣了南極科考隊登上喬治王島,建立了第一座考察站——長城站。

後來又分別在南極不同區域建立了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還有如今的秦嶺站。

那爲什麼這次我們要選在羅斯海區域呢?那是因爲羅斯海區域不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也是南極洲周圍海域的重要交匯點,對於瞭解南極洲的氣候、海洋生態系統和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是南極科考的關鍵性區域。

早期,我國建立的南極考察站主要分佈在南極半島的西部和東南極地區,例如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和泰山站。這些站點雖然在南極洲的不同部分,但都沒有覆蓋到西南極地區。

在羅斯海建站,將填補我國在西南極科考關鍵區域沒有考察站的空白,更全面地瞭解南極地區的環境變化和生態系統,提升對南極環境的保護和治理能力,同時也爲中國在南極事務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撐。

秦嶺站是我國的第五座考察站。大家都知道秦嶺是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也是印證着我國曆歷代代許多朝代的歷史更迭,更是被我國世世代代稱爲“龍脈”。

如今這條“龍脈”已經佇立在了南極,從名字上就能看出我國對南極一直抱有敬意之心,也一直積極履行南極條約的每一條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秦嶺站的外觀呈現出南十字星的形狀,這個設計靈感源自於中國航海大師鄭和在下西洋航行時所採用的導航工具,它象徵着探索、勇氣和航海精神。

爲了應對極端的氣候條件,秦嶺站採用了輕質高強度的建築技術和材料,不僅能夠承受零下60攝氏度的極低溫,還能抵禦海岸環境的強腐蝕,能夠容納將近100名科研人員工作考察。

在秦嶺站,科研人員們能夠進行全方位的科學觀測,涉及海洋生態、海冰、冰川、海平面、大氣、地球物理、高空大氣物理以及陸地生態等多個方面,瞭解南極海洋中生物羣落的結構和地球物理過程,爲氣候變化的影響和應對提供科學依據。

同時,我國還積極與周邊其他國家的南極考察站開展國際合作,共同開展南極科學考察及保障工作,促進了南極科學研究的進步,也增進了各國之間的友好交流與合作。

但在英國媒體發佈的言論中我們看到,他們說中國是在美國的家門口“架起了”大炮,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家門口”離得到底有多遠?

學過地理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美國位於北美洲,而南極洲則位於地球的另一端,距離至少有一萬多公里。

如果說這一萬多公里都算是家門口的話,豈不是整個地球都是美國的“後院”?這種說法未免也有點太過於牽強了。

而且在文章中,我們還能看到英國說美國已經數十年沒有在南極區域進行軍事行動了,但這顯然又是無稽之談。

根據新華網報道,美國國民警衛隊每年都會在南極進行軍事訓練,他們使用軍用運輸機和武器裝備,提高在這種極端寒冷環境下的作戰能力。

要知道美國在南極的麥克默多站可是南極區域最大的考察站,有200多座建築,能容納1200人的生活和工作。

可以說,美國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南極區域有軍事部署和管控,是南極最大的利益方之一,怎麼這個時候英國反倒對他們的軍事活動視而不見,來指責我們違反了《南極條約》呢?

與其說他們是在義正言辭的維護世界和平,倒不如說他們這篇文章滿篇的“空口污衊”和“無稽之談”,完全顯露出了自己的畏懼心理。

有一句話說得好,“敵人對你的打壓往往來源於你自身的強大。”

顯然中國在科研領域進步的速度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速度快到他們來不及想象,中國科技的崛起已經不容忽視。

多年來,中國在在人工智能、航天技術、基礎科學研究等方面的科技創新都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斷推動着世界科技發展的進程。

這些年來,這樣的事情發生並不在少數,他們不願意看到我們做出的這些成就,但又沒什麼辦法,就只能採取種種手段,試圖通過抹黑和操縱輿論來阻撓我國的發展步伐。

一些國家還會利用國際組織和論壇,對中國進行污名化和攻擊,試圖在國際舞臺上扭曲事實、抹黑中國形象,以達到其政治目的。

然而事實證明,儘管面臨着來自外部的壓力和干擾,但我國科技人才不斷努力探索、創新突破的精神依舊勢不可擋,就讓咱們用實力說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