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創業咖啡”香濃依舊

上圖:中關村創業大街右圖 3W空間內創業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忙碌。本報記者董碧娟

要問北京哪裡的咖啡最“貴”?可能要數中關村。貴不是指咖啡價錢貴,而是指在這裡喝咖啡的人十之八九都帶着可貴的創業夢想。幾杯咖啡的時間就可能獲得志同道合的創業夥伴,創新創業的精氣神讓中關村咖啡分外“香濃”。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後,這裡的“咖啡”還香嗎,這裡的創業故事還像從前那樣動聽嗎?

創業企業充滿活力

近日,記者來到了中關村創業大街,在保安人員的監督下,打開北京健康寶掃碼進入街區。這條200多米長的大街於2014年6月正式開街,是我國第一條以創新創業爲主題的特色大街,匯聚了3W、聯想之星、創業黑馬、氪空間、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等幾十家國內外優秀的創業服務機構

記者走進3W空間,一進門就看到工作人員正在梯子上裝修牆面辦公區的工位基本已坐滿,許多年輕人正在電腦前忙碌着。3W空間公關負責人關超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我們已經把原來位於一層的咖啡廳改造成辦公場所,現在正裝修的地方未來打算設置一個窗口賣咖啡。”

記者參觀了3W的三層辦公間,發現每一層都坐滿了人。“創新創業本來就有一定風險,疫情對創業者來說確實是一個大考驗,但未必是一個決定生死的考驗。比如,一些幫客戶做線上營銷的企業,在疫情期間反而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企業能否挺過考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業務成熟度。”關超說。

在3W空間,企業“新陳代謝”明顯提速。疫情緩解後,有幾家企業搬走,同時又有新企業入駐。“據瞭解,這些創業公司中有一家搬到了更遠的地點辦公,有一家做線下教育的企業退租了,還有一家應該是倒閉了。”關超說,關閉的這家企業其實在疫情發生之前經營就挺困難,疫情加速了一些企業“新陳代謝”的過程。

“疫情緩解之後創業者們更加謹慎了,更加註重經營成本,同時也更重視佈局線上業務。”關超說,以前一些企業可能靠線下的業務就能過得很好,不太重視線上部分。疫情則推動大家轉變思維,加速數字化轉型

3W空間富有活力的氛圍折射出整個中關村的風貌。“今年1月至8月,中關村企業總收入同比增長9.9%;從業人員同比增加7.1%,中關村創新創業活躍度正在迅速恢復。”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朱建紅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嚴重影響,但沒有阻礙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步伐。

創業人員踏實專注

創客總部成立於2003年,是首批科技部備案衆創空間、首批中關村硬科技孵化平臺。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大街18號的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創客總部孵化器合夥人陳榮根告訴記者,大概從2015年開始,中關村乃至全國的創業趨勢就發生了變化

“以前社會創業者較多,現在則是出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人越來越多;以前更多是偏向互聯網領域模式創新,現在則偏向以成果轉化爲特點的科技創業。”陳榮根分析,這種變化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互聯網模式創新已經比較成熟,創新空間越來越小,創業企業較難獲得脫穎而出的機會等。與此同時,伴隨着傳統產業的加速轉型升級,一大批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光電芯片、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的硬科技得以大顯身手,進而有了更多的創業機遇

疫情發生後,創客總部竭盡全力爲平臺上的企業提供減免租金、政策輔導、融資支持、市場營銷等多方面幫助。一路走來,陳榮根觀察到,從企業的發展情況看,疫情帶來了創業企業的“兩極分化”,一些相對偏線下的企業面臨較大挑戰;一些生物醫藥、在線產品等領域企業反而獲得更多機會,加速了成長。

“疫情讓各場景應用前沿科技的動力明顯增強,從而拓展了硬科技企業的市場空間。是否積極創新——這一關鍵因素拉開了同類企業之間的差距。”陳榮根說,疫情讓創業者更加考慮產品的剛需性和競爭力,大家對經營業務更加聚焦,更突出了專業化,變得更踏實了。

“現在更多是潛行精進地創業。”陳榮根分析,在之前盛行的互聯網模式創業背景下,更多是面向消費者端的業務,創業者更注重口碑傳播和各種推介,線下交流十分火熱。當創業向硬科技轉型,業務更多面向企業端,客戶不是喝幾杯咖啡就能爭取來的。因此大家更多保持一種內斂、低調的狀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技術研發,用優質的技術和產品真正打動客戶。疫情進一步加速並強化了這種轉變。

與商業模式創新不同,科技創業需要經歷從技術攻關到產品研發再到規模化生產的較長週期,需要的支持更多。今年3月,中關村管委會將18家硬科技孵化器納入中關村孵化器支持體系。這18家硬科技孵化器鏈接253家大企業、266家高校以及378家投資機構,孵化面積達36.6萬平方米,已投入資金超10.7億元。其中,設備投入達5億元,能夠爲相關產業領域初創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檢驗檢測等配套服務。

創新氛圍更加濃厚

截至目前,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約1.6萬家,每年新創辦的科技企業超過2萬家;年度研發投入達到2233億元,強度超過6.3%,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8倍。

走進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記者看到很多年輕人坐在工位上忙碌。他們的座位上方懸掛着企業的名稱牌,不大的空間內容納了五六家企業的約20名工作人員。

“90後”羅濤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參與創建的北京彩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了一款以金句語錄爲主題的文化情感類輕閱讀APP“句讀”,每日活躍用戶達20萬人。

問及疫情對他們的影響,羅濤直言“影響不大”,因爲他們主要面向相對年輕的線上用戶。由於疫情原因,很多年輕人用於線上娛樂和交流的時間比以往更多,反而給他們帶來了拓展業務的機遇。“疫情發生後,我們APP用戶數據實現較大增長。”羅濤說,自己此前在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利用業餘時間和朋友開發了這個APP,做出來後發現還挺受歡迎,他就辭了職專心創業。創業這條路可不簡單,除了考慮創意和技術外,也要爲日常運營做好安排。

“我們團隊之前在別處辦公,今年9月初搬到創業訓練營。因爲團隊人員不多,租獨立的辦公場所挺麻煩的,這裡一個工位每月1000多元錢,相關的辦公服務也有了,能夠讓我們更專心工作。”羅濤說。

當然,除了以上原因,羅濤團隊更看重的是訓練營裡活躍的創新氛圍。羅濤發現,他們公司入駐後,陸陸續續又有幾家企業搬了進來。不到一個月,這裡的辦公間就已經滿滿當當了。創業者們聚在一起,爲了各自的事業正開足馬力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