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畢業6年考上臺師大 張文憲走上教育之路:要爲學生架一把梯子
▲張文憲(前排左二)與科主任、導師、老師、技士、技佐形成相互支援的教學團隊,一起幫助學生爭取更好的未來。(圖/教育部提供)
有人一出世就站上雲端,有人是生在底層;而云端與底層最大的差異,就在於選擇。「文憲,畢業後你一定要繼續唸書,進一步學習,知道嗎?」從桃園大興商工機械科畢業前夕,導師黃明玉對張文憲說出了這足以改變他一生的一句話。
「我從不知道,原來自己還有選擇。」張文憲出身農家,從小,家人便忙於農事無暇照管,對於他的未來,更無人傾聽、輔導與協助。當張文憲從高中畢業時,對他來說,那就是人生的天花板,只剩工作賺錢以補貼家用這個選項;但是要學校成績優秀的他,就此放下書本,放棄學習,卻心有未甘。
導師的一句話,讓徬徨無依的張文憲,突然看見了在封閉的天花板外,還有一片遼闊藍天,「繼續唸書」四個字,成爲沒有夢想的他一個莫大的夢想,張文憲要用一生去拚搏。以高職生的實力,張文憲其實完全沒有考取大學的信心,幸好,有導師黃明玉的殷殷勸勉,「以你現在的實力,貿然參加聯考只會一再失敗,信心更加消散;你要將準備的時間拉長,有規劃的唸書,才能一舉中第。」
▲張文憲獲得107年師鐸獎。(圖/教育部提供)
爲了以時間換取致勝空間,張文憲在當兵3年期間,每天熄燈後,大夥躲進被窩裡休息時,他就會拿着手電筒,在被窩裡偷偷看書。之後進入職場工作,別人午休,張文憲就在念書,別人放假玩樂,張文憲則挑燈夜讀,終於,高職畢業6年後,張文憲如願考取了臺師大工業教育系。
走上教育之路,是張文憲向黃明玉老師致敬。若非當年老師以一句話,將他的未來描繪出來,張文憲不會有夢想,「生活封閉、沒有資源,是底層孩子的共同遭遇,他們不知道自己仍有選擇,只能向命運低頭。」張文憲想和黃老師一樣,幫助其他這樣的孩子,把未來描繪出來。
教育現場裡,學生結構可分爲頂端、中段與底層,而張文憲的教育理念,除了拔尖頂端、扶弱底層之外,還要加上「拉拔中間」,「也就是說,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由於張文憲所任職的瑞芳高工,介於都會與山區之間,學生背景多元,當中有許多是有能力向上,但缺乏輔導資源協助的孩子,「這些孩子不是不行,而是缺乏往上爬的動力與契機,」這些有能力、想讀書,但家庭環境不允許的孩子,或是曾因一時考試失敗而喪失信心的孩子,往往吸引張文憲的目光,更想拉他們一把。
▲張文憲帶學生參加節約能源專題製作競賽,榮獲優等獎。(圖/教育部提供)
「拉他們一把,不能單靠一己之力,需要一支團隊共同合作,」在瑞芳高工資訊科,張文憲與科主任、導師、老師、技士、技佐,因理念相同而形成相互支援的教學團隊,一起幫助想念書的學生,排除萬難,去爭取更好的未來。
一名夜間部學生,在張文憲鼓勵下,到日間部旁聽後發現,原來課程內容如此豐富,吸引他學習成長,他的世界因此被點亮了,未來也有了更多想像。也有學生來日間部上課時,科上老師們特別爲他們安排了桌椅,甚至準備好一整套書籍供課堂使用,讓學生驚訝不已。
「孩子心中的星星之火,一旦被點燃,便有可能成爲一場森林大火。」張文憲與團隊就是在做點火的工作,而他們的戮力合作,深深影響了學校其他科別,也共組團隊,一起幫助需要「被點火」的孩子。
許多孩子缺乏對未來的想像,是因爲沒有爭取未來的自信,就像當年的張文憲一樣。爲強化他們的學習自信,張文憲不分寒暑帶着學生四處參加競賽、科展、考取檢定、取得證照,幫助他們在參賽過程中感受老師和同儕的關懷、陪伴與支持,讓自信在愛中滋長。
「從競賽中脫穎而出的孩子,有的現已成爲科技公司工程師、國立大學碩士生、博士生…」他微笑地細細數算着。從一個對未來沒有夢想的高中生,到孩子夢想的發動者,張文憲總是說,「孩子有無限的未來,而我只是在爲孩子的未來點一盞燈、架一把梯子」對孩子來說,從底層中走出來的張文憲,就是那盞溫暖的燈,通往夢想的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