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波:綠色、健康建築與未來的再思考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成都分院院長教授級高工鄭波發表演講

12月19日,2020中國房地產全行業領袖新年峰會暨中國地產冠軍榜頒獎盛典在廣州南豐朗豪酒店拉開帷幕。峰會由本站房產聯手廣東省地產商會主辦,今年主議題爲“築夢70年:升維思考 守正破局”。

在峰會現場,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成都分院院長、教授級高工鄭波先生先生上臺發表了主題爲《綠色、健康建築與未來的再思考》的演講。以下爲全文:

鄭波: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我從設計研究單位的角度,給各位來賓,從綠色、健康建築和未來的發展,以及我們這幾年研發在住宅板塊的新的建築形態社會上流傳的第四代住房。大家知道城鎮化的進程,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多,土地越來越少,高層建築的出現,住房條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從人均8平米到目前40平米,從無房到有房到好房的階段,目前的住房形態真的適合房住不炒的體系嗎?我們在這方面有大量的思考。現在的生理疾病,糖尿病等越來越多,心理的抑鬱症越來越多,建築和健康的關係越來越緊密,今天從這個角度,綠色健康建築的發展,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張圖,從98年到18年,調控政策一直不斷,各位房地產朋友真是不容易,但是整個是高歌猛進,接下來,走出舒適區以後,我們是否是延續以前的模式,我們的思考應該是在產品創新和資產運營方面,目前行業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我們感覺到我們以前的一些積累,無法在應對未來的一些發展,行業間的融合,是我們接下來的一種必然的趨勢。回到建築,我們人的一生80%的時間,是在建築室內工作,可見建築是對我們非常的重要。一棟建築在50年的壽命裡排放二氧化氮7t/m2,超過了固體廢棄物的重量。這是我們大力發展生態建築的原因。

從綠色建築的發展,新的階段我們的建築業發生了變化,一定要回歸建築的本質,建築的本質是人和自然,交流互動的載體,現在的建築,封閉性太強,人與人之間沒有交流,沒有互動的空間,在這種形態下突破,從06年到19年,綠色建築標準體系,在法律上一直大力的支持。千城一面的境象往鄉村邁進,所以說綠色的本身,應該認爲是一門技術,應該樹立這個理念,在過程中,我們是否是一味的發展科技,科技和經濟之間達到合理的平衡,新的時期,新的綠色建築的發展,從必然和過程措施的導向,轉變爲目標導向。建築的先天基因,最大限度發揮出來以後,嫁接綠色、生態基礎,綠色建築生態的發展,一切未來大家的健康,80%的時間是在建築室內度過。大家發現健康最大部分是生活方式,15%遺傳基因、10%社會因數、8%醫療因數、7%氣候因素。

在符合居住功能要求和綠色發展理念的基礎上,通過提供更加健康的環境、設施與服務,促進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會適應等多層次健康水平提升的住宅及其居住環境。迴歸到建築的發展,傳統建築到智能建築,智能建築到綠色生態建築,進而提出健康。實現綠色建築的目標,不僅僅是提升技術應用,而是創造一個更爲友好、更爲包容的人居環境,實現人與自然、人與建築、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發展。綠色生態技術,但是我們忽略了建築本身,我們在建築本身形態上面,迎合我們整個綠色建築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人、建築、自然的融合,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

國家戰略把未來社區,所謂139,1就是一箇中心,這個中心就是美好生活,3就是三個價值目標體系,人本化,以人爲本,生態化,把整個社區作爲一個生態圈,還有數字化。三大價值座標: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九大場景設計:鄰里場景、教育場景、健康場景、創業場景、建築場景、交通場景、低碳場景、服務場景、治理場景。配置要求:未來社區全齡生活綜合服務產業鏈。我們未來的住居是一個城市,一個生態圈。

我們一直在琢磨整個住房的形態是否是這樣子的,是否連接到室內,能否從室內往室外要空間,做一個大膽的突破,這是我們討論的一個工作方法,逆向工作法,我們在探討未來的需求是什麼,倒推現在應該怎麼辦。目前創新表現出的薄弱環節:基礎創新上的薄弱環節、創新後,將創新成果轉化爲巨大生產力的薄弱環節。未來5年到10年的變化,說不清楚,大家換個角度,哪些不變化,這些是不會變化的,圍繞不變的事情做,問題是不大的。現實制約:高品質VS高容積率。我國城市人口密集,人們在傳統的高容積率的“鳥籠式”建築中束縛已久,現有城市住房不符合綠色生態的城市未來發展方向,無法滿足居民對高品質感住房的追求,更無法滿足中國人”前庭後院,聚族而居”的心理歸依。房地產行業現狀:行業現狀:房地產增速放緩,行業內生動力不足。市場環境:消費分層,居住體驗需求新高。

解決之道:大平層+庭院私家的庭院和公共的庭院,這是我們對城市的戰略思考。目前,我們城鎮化建設有三個產品,這個是第一代產品,庭院房。每兩層是一個組合,每戶有一個空中花園和大陽臺。讓每家每戶都有60平米的空中庭院。這個產品是街巷式庭院房,實現每家每戶有私家花園的時候,每兩層公用一個街巷,有私家庭院和公共庭院,讓高層建築裡面,就如同住宅一些兩層建築,大家在街巷裡面可以互動和交流,這也是比較好的方式。街巷層,通過立體的交通系統來實現,打破地下停車。各種戶型的產品,都有研究。

碧桂園森林城市:

Country Garden Pacificview位於馬來西亞,毗鄰新加坡。規劃搭建垂直綠牆、空中花園和屋頂花園系統,形成多維度立體綠化系統,建築外牆長滿植物,全城地面都是公園,機動車地下停靠穿行。利用傳統屋頂綠化和外牆懸掛綠植打造城市級綠色生活,而城市森林花園建築立足中國國情,不是爲了強調綠化,而是更突出了私家花園的實用價值。

新加坡翠城花園住宅:

The Interlace residents in Singapore新加坡翠城花園住宅項目通過引入大量集中式屋頂花園,梯田狀景觀和串聯陽臺,實現多樓層共享自然環境資源,增加了公共自然景觀的人均配比,並沒有改變建築形態。與之對比,城市森林花園建築的優勢在於每家每戶均有屬於自己的私人花園庭院。

成都世紀城天鵝湖小區

Century City Swan Lake Community in Chengdu成都天鵝湖小區分別有三種戶型設計,(1)大戶型:146-550 ㎡(大陽臺);(2)中戶型:90-138 ㎡(小陽臺);(3)小戶型:40-110 ㎡(無花園陽臺)與城市森林花園建築的庭院斜撐結構相比,天鵝湖小區的露臺採用柱子承重,露臺面積包含在建築面積中;柱子的存在不僅佔用原有的庭院空間,視覺上也不美觀,還會出現很多黑房子,沒有相應的樓板條件做庭院。

全球獨具創新的知識產權技術:“庭院轉換技術”和“樓層轉換技術”主要房間直接採光;綠化進入每家每戶,實際綠化面積超過總佔地面積100%;每家每戶車輛停到“家門口”。徹底解決了國內外所有類似建築十幾年來都無法解決的“黑房子”技術難題。所有花園庭院都有足夠私密性和安全性。全部建築外牆面進行垂直綠化、空間綠化。全部採用外挑平臺,覆土後植樹綠化,使全部外牆都被花草樹木所覆蓋。其年二氧化碳吸收量達到25噸,日氧氣釋放量可達60千克。

整個結構體系,我們分四大系統,最主觀的空中庭院系統,讓建築和景觀,讓城市裡的田園生活有比較好的呈現。智能家居、戶型的匹配,讓室內系統有好的呈現。立體的交通系統,形成接洽的鄰里關係。綠色生態技術,形成生態化的圈層。結構體系上,一個新的產品推向市場,創新的代價還是比較大的。從前期的開發到施工指導到未來社區的應用體系,包括後期的運維,物聯網、互聯網的思維,未來的架構。政府關注的層面,對城市的生態人居環境的改善,讓城市得到一個非常好的面貌,讓城市競爭力得到好的體現,帶來閉環的產業。讓一個新的產業形成閉環,讓原有的產業轉型升級。空中綠化的庭院加起來遠遠超過這塊面積,這塊土地沒有得到浪費在空中得到利用。

對企業來說,無非就是競爭力,迎合我們對整個全產業鏈的轉變,在迎合我們未來社區,讓企業的轉型得到比較好的促進。回到健康快樂,綠居、宜居、樂居的轉變。對住戶來說完善的體驗。對這樣創新的形態,最關注還是政策層面的問題,兩年前也是這個問題,通過努力,政策在慢慢的得到突破,這是浙江省對支持未來社區的發展對試點項目出的政策,解決了空中綠化面積和空中休閒空間不納入容積率的計算。包括成都,一連串的政策,對這個產品有針對性的一個政策的支持。這也是政府讓利於企業、百姓,對創新支持的力度。納入成都的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湖南株洲、河南的鄭州等都有政策的突破。相關的一些發展,目前全國有7、8個城市都有示範項目在做,這是成都已經在使用,這是建設過程中的產品。景觀完成度不高,受各種開發的一些影響,但是對我們第一代產品的空間形態已經在呈現了。目前9月1號已經交房,投入使用了。在湖南的株洲,成都市區,四川眉山,陝西,鄭州,長沙、山東、新疆等,這些示範項目都在呈現,也對我們創新產品做一些嘗試,也感謝各位對我們一些產品的認可,全國陸續都在做。新的產品帶來一些新的突破,正所謂是看見未來纔有未來。相信在座各位,地產前輩的支持下,這些創新看得到路,我們一起往前走,相信未來的中國更加期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