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及神廟見證兩次“日照奇觀”

埃及阿斯旺有一座名叫阿布辛貝的神廟(如圖),在許多學者和遊客的眼中,它甚至可與金字塔獅身人面像齊名。有意思的是,每年的2月22日和10月22日,這裡都會上演兩次“日照奇觀”。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了阿布辛貝神廟。

埃及最南端的龐大神廟

從阿斯旺向西南方向馳行近300公里,碧波盪漾納賽爾人工湖映入視野湖畔則是一處荒僻的赭黃色高地。從高地下坡後左拐,冷不丁地,依山並排而坐的四尊巨型法老鵰像撲入眼簾。巍峨雄偉、龐大無比的雕像氣勢凜然,攝人心魄。那裡,便是很早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阿布辛貝神廟。

整座神廟建在尼羅河西岸一處玫瑰色砂岩懸崖的山體上,拉姆西斯二世的四尊超大雕像是從結實岩石中雕出來的,寬長37米、高達33米、縱深61米。雕像大得驚人,光是放在拉姆西斯二世膝蓋上的手就比一個人還高。從左邊數,拉姆西斯二世的第二尊雕像膝關節以上直到頭部部位都破損了,他的頭像王冠也掉落了,擺放在雕像前的地上,僅這頭像和王冠,就都有1人多高,重達幾十噸。其他三尊雕像都保存完好,而且身體各部分的比例勻稱、自然。據埃及考古學者統計,拉姆西斯二世的四座雕像高達20米、重1200多噸,他的雕像旁邊,還排列有序地散落着其母親、妻子和子女的小雕像羣。雕像歷經3000多年的風雨侵蝕和烈日灼曬,仍保存完好。

阿布辛貝神廟建於公元前1284年至前1264年(一說建於公元前1300-前1233年)。拉姆西斯二世統治埃及長達67年,一生爲自己修了不少神廟,但阿布辛貝神廟是其中登峰造極之作,用了至少20年時間才完成。

埃及人稱之爲“神光

令人歎爲觀止的是,3000多年來,每年的2月21日和10月21日,即拉姆西斯二世的生日和登基日,從東邊沙漠中冉冉升起太陽,第一縷陽光總會準確地越過神廟的門洞,穿透61米長的甬道,照亮最裡間小廳神龕。柔和的旭日依次照拂在神龕上的阿蒙拉神拉美西斯二世和霍拉赫蒂神的臉上,而普塔赫神則由於掌管黑暗,光亮總是與其擦身而過。每年照射的整個過程不長不短,都是前後持續20分鐘。這種令人匪夷所思的日照奇觀,一直被埃及人稱爲“神光”,甚至被稱爲“太陽節”。

原來,在設計和建造阿布辛貝神廟時,古埃及人把當時最先進的地理學天文學、物理學、星相學、數學、建築學等知識巧妙地吸收和運用了進來,故意讓陽光在拉姆西斯二世一生最重要的兩個節日掠過他的面龐。這無疑是古埃及人聰明智慧的結晶和生動體現。

神廟險些遭遇“滅頂之災”

眼前壯觀的神廟,竟然差一點被湖水淹沒而從地球上消失,由於人們的全力保護,這才使神廟免受“滅頂之災”。上世紀50年代末,埃及爲根除尼羅河水患和滿足供電需要,決定在阿斯旺修建一座新大壩。建成後,阿布辛貝神廟將被升高幾十米的水位完全吞噬。爲此,埃及向國際社會發出拯救神廟的呼籲,引起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重視。於是,全球範圍掀起了一場拯救人類共同文明遺蹟的“阿布辛貝運動”。這場運動得到了50多個國家的大力支持,最後,瑞典專家的切割重組並移動搬遷的方案得到了採納。

考古專家和相關科學家經過周密勘查、測量和計算後,把構成神廟的岩石切割成807塊,運到比原址高出65米、距離河岸180米的地方,像做拼圖和搭積木遊戲那樣,把這些化整爲零的石塊重新拼接、組裝起來,原汁原味地還原了阿布辛貝神廟。

爲了保住奇蹟般的“神光”,科學家們絞盡腦汁,運用各種現代科學技術,經過精密的計算,還旋轉了神廟的朝向角度,結果終於沒有讓這舉世無雙的“日照奇觀”消失。太陽的光芒依然能每年兩次照耀神廟內室,繞過黑暗之神,徑直依次照亮三尊雕像的面容。遺憾的是,由於沒有算精確,時間上出現了推後一天的誤差,即“神光”出現的時間分別成了每年的2月22日和10月22日。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獲得新生的阿布辛貝神廟正面的接縫全部用與石頭同樣顏色的灰漿補得嚴嚴實實,看上去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切割過的痕跡。這也是重新組裝神廟時的嚴格要求。不過,廟內的裝飾面卻故意使接縫處顯得一目瞭然,這樣,好使遊客與後人聯想起神廟非同尋常的搬遷過程,以及由此得到保護和重生的非凡過程和意義。

無論如何,阿布辛貝神廟總算矗立至今,拉姆西斯二世的巨大雕像依然威風凜凜,不可思議的“神光”也一如既往地每年兩次如期而至。“拆割遷移後的神廟,朝陽依然能夠穿過甬道,繼續把晨曦照到拉姆西斯二世的臉上,阿布辛貝的‘神光’永駐”。埃及《共和 國報》這樣評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