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毒梟成了當地人敬仰的對象?故居成旅遊勝地

他在麥德林市長大,在那裡他開始了他560億美元的生意 他曾經是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豪宅的驕傲擁有者,現在他的麥德林地址只是一片廢墟。

世界的犯罪歷史上,有一個名字叫巴勃羅·埃斯科巴,這個人因大規模販毒而臭名昭著。這位哥倫比亞毒品販子在他的統治期間贏得了“可卡因之王”、“可卡因沙皇”、“教父”和“魔術師”等許多頭銜。在他的全盛時期,他曾經的全球第七富豪,擁有300億美元的淨資產(今天是560億美元),以及世界各地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豪宅。

巴勃羅·埃斯科巴在70年前出去,只生活了44年就去世了。他的一生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傳奇。他致力於販賣毒品,成爲了全球數一數二的、擁有巨大能力的一名毒梟。他曾經在很多很多的危險中脫困,能夠和美國政府叫板,成爲名副其實的富豪,但在他44歲那年,不幸地被槍殺,他的時代也就結束了。

鼎盛時期,巴勃羅的私人軍隊達到4萬人衆,全部先進武器裝備,爲了挑釁哥倫比亞政府和軍隊,他的專機叫“雲雀”,是他的戰利品之一,這架武裝直升機原屬於哥倫比亞海軍,配備着當時最先進的多管火箭筒和響尾蛇導彈,號稱“空中坦克”。這架飛機的由來也是一個傳奇,爲了俘獲這架飛機,他出動三架自己的戰鬥機,把“雲雀”迫降到自己的機場並據爲己有。

埃斯科巴是有史以來最囂張的毒梟。逮捕他的警察,不出3天就會被人射殺;審判他的法官,妻子被輪姦後,沾滿精液的乳罩內褲被寄到法官辦公室;通緝他的哥倫比亞總檢察長,被他反過來懸賞1億美元捉拿,最後橫屍街頭。1987年,他的兄弟奧喬亞被捕,負責審判的哥倫比亞最高法院院長先後辭職,司法部長不得不取消逮捕令

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人眼中,巴勃羅是個十惡不赦的大毒梟,殺人犯,反人類,但在哥倫比亞當地人眼裡,埃斯科巴可是一個大英雄。“哥倫比亞人民終於拿起了打擊美帝國主義的有力武器,我們對美國社會上的2500萬吸毒者不負任何責任!”埃斯科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他的毒品被看作對抗以美國爲首的西方的強力武器,既輸出傷害,又輸入財富,對窮苦的哥倫比亞人民來講,確實沒有不把他當英雄的理由。

從1981年到1991年這十年間,哥倫比亞已有2萬多人死於毒販手下。這其中包括157名法官和3500名禁毒官員,還有一名總統候選人。按理說身爲罪犯,應該總是東躲西藏,不見天日,害怕露面纔對,可巴勃羅恰恰相反。巴勃羅留下的公開照片和音影資料,恐怕也是罪犯中最多的。他張揚到什麼程度?你能想象世界知名的毒梟,竟然敢參選哥倫比亞國會議員並當選。

巴勃羅在哥倫比亞國會大廳

當時巴勃羅參選的方法也很簡單粗暴,就是直接給選民發錢,他用自己販毒賺到的錢,爲30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還爲窮人修建了教堂、醫院和房屋,甚至投資足球隊

因此巴勃羅被譽爲“拉丁美洲的羅賓漢”,在很多當地人眼裡,巴勃羅就是上帝。1989年,巴勃羅·埃斯科巴曾被《福布斯》雜誌評爲世界第七大富豪,資產約合18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751億元,要知道那可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萬元戶”在我國就是有錢人的象徵了。當時全美國可卡-因總量的80%,都來自於巴勃羅·埃斯科巴運營的臭名昭著的麥德林集團。因爲賺錢賺得太多太快,巴勃羅手中大量現金無處安放,只能大量埋到地下,以至於他死去13年之後的2015年,還有農民在曾屬於巴勃羅的土地中,挖出高達6億美元的現金,而在巴勃羅逃避警方追捕的過程中,他曾燒掉隨身攜帶的200萬美金紙鈔,只爲讓女兒取暖。

美劇《毒梟》還原巴勃羅爲女兒燒錢取暖的片段

巴勃羅雖然殺人不眨眼,但他非常愛自己的家人,他每次逃難都不忘照顧好自己的老母親和妻子兒女。但是這不妨礙巴勃羅在外面找情人。巴勃羅情人中最有名的,就是當時哥倫比亞的著名電視臺主持人兼記者——維吉尼亞·瓦列霍。在巴勃羅死後,維吉尼亞·瓦列霍在幾起涉及販毒集團的案件中作證,從而得到政治庇護,之後生活在美國,並出版了自傳《愛着巴勃羅,恨着埃斯科巴》(Loving Pablo, Hating Escobar),一舉成爲當時的暢銷書。儘管犯下滔天罪行,但因爲巴勃羅當時的勢力太大,連哥倫比亞當局都沒把握能夠成功抓捕巴勃羅,時值中情局長老布什當選美國總統,極力推動打擊南美毒販,所以在哥倫比亞當局和美國緝毒局的圍剿下,巴勃羅的販毒集團麥德林也接連遭到打擊。同時,因爲哥倫比亞和美國達成了引渡協議,巴勃羅害怕被美國引渡,因此他決定向哥倫比亞警方“自首”入獄,但是巴勃羅的條件是,要自己建造監獄,並且由自己的武裝部隊把守看管。匪夷所思是嗎?

但是哥倫比亞當局出於無奈,真的答應了巴勃羅的條件,任由巴勃羅給自己建造了一座重兵把守的“監獄”,巴勃羅被判決入獄5年。這座被稱爲“大教堂”的監獄,有瀑布、足球場、酒吧等設施,甚至還有按摩浴缸。巴勃羅通過電話下達命令,監獄裡也只有他一名“犯人”。巴勃羅原本計劃在自己建造的“監獄”中舒舒服服的經營自己的販毒集團,但最後因爲害怕哥倫比亞政府會出爾反爾,在1992年,巴勃羅還是選擇了“越獄”。在巴勃羅越獄後,主要受到了兩方面的追擊,一方面是由哥倫比亞當局和美國緝毒局聯手組成的“正規軍”,另一方面是巴勃羅競爭對手——卡利販毒集團資助的所謂“巴勃羅受害者聯盟”,相對於正規軍,“巴勃羅受害者聯盟”更爲不擇手段,他們大肆屠殺巴勃羅手下毒販,對巴勃羅的勢力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巴勃羅受害者聯盟”殺死巴勃羅手下,並留下“宣言”最後,大勢已去的巴勃羅,終於在1993年12月2日,被警方成功定位並展開圍剿,最後被擊斃在一所民宅的屋頂上。

他死後在家鄉麥德林留下的一座八層大樓卻成了遊客們趨之若鶩的景點。深感屈辱的哥倫比亞政府今年被迫決定將這座大樓定點爆破掉。據媒體報道,爆破當天現場一共聚集了1600多名觀衆一起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觀衆當中包括受巴勃羅·埃斯科巴迫害的人的家屬。只聽見一聲巨大的爆炸聲之後,這座八層的鋼筋水泥結構的公寓大樓在三秒內瞬間化爲灰燼。爆破產生的煙塵持續了數分鐘才消散。另據報道,爆破後這座大樓的原址上將會建起一座悼念巴勃羅·埃斯科巴恐怖統治期間遇難者的紀念碑。

麥德林市長弗雷德裡克·古鐵雷斯對媒體表示說這座大樓已經成爲了遊客們進行“毒品之旅”的旅遊勝地導遊們會帶着遊客參觀這座大樓並介紹巴勃羅·埃斯科巴進行毒品走私的歷史。而批評者就認爲這樣的旅遊美化了上個世紀80年代期間哥倫比亞發生的毒品暴力,當時有成千上萬的哥倫比亞人死於毒品暴力。但是另一派人則批評政府的這一做法是抹掉了歷史,意味着遺忘了歷史。對此,哥倫比亞當局則解釋說他們只是關注毒品暴力的受害者而不是那些犯罪者。哥倫比亞總統杜克也表示說這棟大樓的爆破意味着“非法文化被打敗”,表明“歷史絕對不可能從犯罪者的角度來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