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原生時代來臨 KubeSphere容器平臺多功能組件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原標題:雲原生時代來臨 KubeSphere容器平臺多功能組件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雲原生是解決客戶在企業業務落地時適應數字化、互聯網化趨勢時,一個很落地的解決架構。前幾年,互聯網企業在做雲原生,之後潛移默化地影響傳統企業,現在很多傳統企業也在往這個方向發展。可以說,這是雲原生最好的時代,也是不得不雲原生時代。
雲原生的優勢在於可以很好地構建容錯性好、易於管理、便於觀察的鬆耦合系統。結合可靠的自動化手段,雲原生技術使工程師能夠輕鬆地對系統作出頻繁、可預測的重大變更。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互聯網企業都會做促銷活動,很多銀行、保險都在做數字化轉型,類似互聯網企業線上頻繁的活動。這一切都需要基礎設施做配合,包括企業的應用架構、業務實現,而云原生技術正是輔助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的。
在數字化轉型2.0時代,是爲了應對業務模式非常頻繁的變化而產生的,從原來的雲模式變成雲原生的模式。Gartner報告稱“到2020年,大概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容器化應用。”即將業務應用跑在像Kubernetes這樣的基礎設施裡。
此外,雲原生應用架構將在2-5年內達到“Plateau of Productivity”,即在企業所有的IT基礎設施都可以用雲原生闡釋和構建。在這一輪數字化轉型中,企業必然走向雲原生。
Kubernetes最開始是由谷歌開源的支撐雲原生的基礎設施平臺。它源於谷歌內部的一套基礎設施borg,裡面耦合了很多谷歌自己的業務邏輯。谷歌把它的共性拆出來,開源成Kubernetes。谷歌把它貢獻給CNCF基金會,現在很多國際、國內的企業都在致力於推進Kubernetes的演進、迭代,包括我們熟知的微軟、IBM,包括青雲都是這個社區主要的貢獻者。
目前不管是物理機還是雲平臺,只要用戶的業務構建於Kubernetes、以容器化的方式交付,就可以跑在不同的平臺之上。這意味着你沒有被任何服務商鎖定,你的業務可以很好的跨基礎設施做應用遷移。但目前Kubernetes只提供了資源運行的最基礎平臺,你可以把它理解爲“毛坯房”,沒有傢俱和家電,只能保證企業最基礎的應用,後續的使用會變得非常複雜。過高的學習使用成本,正在阻滯着Kubernetes的企業應用普及。
注意到這些企業的需求,於是青雲QingCloud (qingcloud.com)打造了雲原生專業平臺—— KubeSphere,並且將代碼在GitHub上開源。
KubeSphere的設計開發理念在於“平臺歸平臺,應用歸應用”。通過青雲QingCloud專業的產品體驗優化,讓KubeSphere實現“開箱即用”。
社區用戶把KubeSphere稱爲雲原生全家桶,因爲KubeSphere提供了很多可選的功能組件,用戶可以在使用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有選擇性的使用這些組件。簡單羅列了一下:
一、即點即用的DevOps,面向開發測試人員,覆蓋了開發測試全鏈條的發佈。從提交代碼、構建應用、應用發佈到測試環境、測試通過發佈到準生態環境及生產環境,這一套流程在KubeSphere平臺上可通過可視化界面進行統一的管理。
二、靈活可選的微服務框架,現在Java系比較主流的SpringCloud、Dubbo;CNCF現在主推的Istio,Istio是由谷歌、IBM和Lyft三家公司主導的開源項目。不管是傳統微服務框架還是主流的雲原生微服務框架,在KubeSphere平臺上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支持。
三、應用跨平臺一鍵部署。這是得益於容器、Kubernetes的特性,天然地在KubeSphere產品裡支持。
此外,青雲把自身擅長的技術同時輸出到這個平臺,比如青雲有自己的SDN、SDS產品,包括QingCloud雲平臺,都可以跟KubeSphere很好的整合。這個整合並不是強綁定的關係,KubeSphere既可以安裝在青雲QingCloud之上,也可以安裝在其他雲平臺、物理機或者VMware之上。如果你目前正在使用青雲QingCloud其他產品,在KubeSphere上也有與之對接的接口,便可以保證這些產品之間很好的整合。
另外,在合規方面,KubeSphere從產品控制層面滿足像銀行、保險公司部署安裝KubeSphere時在審計上的要求。而通過社區用戶和商業用戶的反饋,我們可以看到,KubeSphere的豐富功能極大滿足了客戶資源、應用,運維等多方面需求,加速跨入雲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