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路費”將重啓?燃油車車主又一次被暴擊

自從2009年“燃油稅改革”後,全國非高速的二級公路收費都已逐步取消。

但是從2021年開始,這一情況又開始出現了“反轉”。部分省市地方開始恢復或新建國道收費站。安徽、山西、甘肅、湖北、吉林、陝西、江蘇、山東多地,均發佈過國道收費站開通收費的公告。

幾乎每個恢復國道收費的決定,都受到了當地輿論的質疑和反對。但是地方還是頂着壓力也要收錢。

爲什麼要重新收費?原因很簡單,各地的公路建設養護“沒餘糧了”。

我們先來解釋一下公路養護的錢從哪裡來。

老車主都知道,2009年之前,買車之後每個月都要交養路費的。國家按照“以路養路、專款專用”的原則,向車輛所有者或使用者徵收公路養護、修理、技術改造、改善管理的專項事業費。這筆錢就會用於地方的公路養護。

以2005年上海一輛小型汽車的養路費繳訖證爲例,徵收標準爲190元/月噸,車的總質量爲2.14噸,則這輛車每個月需要交406元的養路費,一年下來要交將近5000塊錢。

這其中有個很不合理的地方,就是養路費交的多與少,只和車輛的重量有關,跟開車多與少沒有關係。即使車放在家裡不開,每個月還是得交養路費。

2009年,我國推行“燃油稅改革”,養路費取消,各地政府開始逐步有序地取消了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並結合自身的財政狀況,適時回購經營性公路,爲公衆提供免費服務。

取而代之的,是用徵收燃油稅的方式,以稅收收入來用於公路養護。

燃油稅是包含在了汽油的價格中的,也就是說,你的車用的油越多,意味着跑的路也越多,自然交的稅就越多。這在燃油車時代,相對來說是合理的。

從另一個角度說,如果想少交點稅,要麼少開車,要麼就開輛省油的車。所以這次改革也在呼籲全社會進行節能減排,推動車汽車技術向低油耗進行轉變。

那麼十多年之後,新的問題來了。

衆所周知,道路和橋面鋪裝層,都是有一定的使用壽命的,一般爲15年左右。我國在2008年之後有一輪大規模的公路基建浪潮,屈指算來,當年修的路,現在基本上都到了需要大規模養護維修的節點。

也就是說,現在正好到了一個需要大筆公路養護支出的時間節點。

前不久就有專家提到,當前全國普通公路的養護資金需求約爲6000億元,即便是將替代原公路養路費的部分資金全部用於公路養護,再加上目前地方財政資金投入約1000億元,每年仍然存在約3000億元的資金缺口。

而這十多年來,首先是燃油車在不斷往小排量發展,本身的燃油經濟性就在不斷提高。燒的油少了,自然燃油稅的收入也會變少。

不過畢竟燃油車的保有量龐大,稅收即使變少,還不至於說沒有。

更意想不到的是新能源車超乎預期的發展速度。因爲有政策的傾斜,新能源車可以不用交購置稅,不燒油更沒有了燃油稅。

2023年我國新能源車銷量超過700萬輛,平均每輛新能源車節省掉的燃油稅大約有3000元,合計導致燃油稅收入就減少了數百億。2024年前8個月新能源車銷量已經超過600萬輛,同比仍在大幅增長。而燃油車銷量還在持續不斷下滑。

也就是說,在現行政策不變的前提下,新能源車賣得越多,燃油車賣得越少,用於公路養護的稅收收入就越少。

所以,即使沒有國道恢復收費這回事,公路養護資金巨大的缺口也是一個不能迴避的事實。

而且不光是非高速公路,即使是現在實行收費的一些高速公路,其收費還貸也遠遠無法覆蓋建設和管養成本。而這筆養護開銷,遲早也還得從車主身上找補。

現在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在路上跑,而承擔着公路養護支出的是燃油車,新能源車則是坐享其成。

一旦越來越多的公路重新開始收費,對傳統燃油車車主而言,他們既需要承擔燃油稅,又面臨國道的通行費,會構成了雙重費用的負擔。這隻會讓油電之間本就不公平的待遇,變得更加不公平。

新能源汽車帶來的公路養護缺口,是時候該想辦法填上了。

但無論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都應該一視同仁,承擔一定的公路養護成本,這顯然纔是最公平的辦法。(文/優視汽車 老炮)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一併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