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峰/兩岸應相互承認對岸爲政治特區
9月4日,連戰辦公室主任丁遠超向媒體轉述:在習連三會上,連戰曾當面向習近平提到「中華民國存在是事實,而且是兩岸資產」,希望大陸正視。由於兩岸均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大陸正視中華民國,就會造成兩個中國。大陸不正視中華民國,兩岸政治對話就無法開啓,怎樣才能破解這一長期困擾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難題呢?
在此,筆者向兩岸當局提議:兩岸相互承認對岸爲自己憲法框架下的政治特區。即大陸繼續堅持一箇中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承認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框架下的一個政治特區,中華民國政府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特區政府,特首就是中華民國總統。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臺灣繼續堅持一箇中國,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承認大陸是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的一個政治特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是中華民國大陸特區政府,特首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兩岸領導人見面,不論在兩岸場合,還是在國際場合,都可以互稱官銜,只是根據各自憲法把對方視爲特首即可。只要兩岸在國際上不推行雙重承認,就不會因爲一個官銜問題造成兩個中國。
在俄羅斯83個聯邦主體中,有的稱爲州,有的稱爲邊疆區、自治州和直轄市,也有稱爲自治共和國, 車臣等22個自治共和國也有總統,俄羅斯總統也能和車臣共和國總統以官銜互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下轄的行政區,有的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香港和澳門稱爲特別行政區,大陸承認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特區,名稱就稱中華民國是完全行得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中華民國總統也可以互稱官銜,僅是一個稱謂而已,大陸在稱謂問題上給臺灣面子,自己得到裡子。當然,這種「一箇中國,國中有國」的中華模式和俄羅斯聯邦模式有所不同。根據九二共識,大陸也應大氣默認臺灣把大陸視爲中華民國的政治特區。
當前,由於長期主權對立,兩岸形成一個迷思:一提到「國」字,都會條件反射是主權國家。中國最有智慧的思想家老子曾說「名是道的外相」,兩岸若繼續以對抗排斥對岸的舊思維,去解讀已經發生質變的兩岸政治關係,就會因一個國家之「名」而困擾兩岸和平發展之「道」,兩岸政治關係僵局永遠也無法打破。若兩岸都以包容接納對岸的新思維,雖然兩岸都有國家之「名」,但都把對岸當成自己的政治特區,不再繼續視爲無法包容和接納的國家,兩岸政治關係的難題也就有了破解之道。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88論壇粉絲團」看更多!
兩岸相互承認對岸爲政治特區後,可以解決兩岸現實政治生活中的很多難題。譬如,臺灣加入亞投行的名稱問題。臺灣已經表態「中華臺北」是底線。臺灣以「中華臺北」的名稱加入國際組織已有先例,大陸接受根本就不是問題。問題是以「中華臺北」的名稱加入亞投行後,臺灣領導人以什麼官銜參加亞投行峰會。去年,馬英九希望親自出席北京APEC峰會,大陸沒有答應,最後鬧得很不愉快。亞投行是大陸主導成立的,其他國家或經濟體的領導人都能參加亞投行峰會,唯獨不讓臺灣領導人蔘加,無論以什麼理由都說不過去。兩岸相互承認對岸爲政治特區後,臺灣可以用「中華民國」的名稱加入亞投行,臺灣領導人當然也可以名正言順地以「中華民國總統」的官銜,參加亞投行的相關會議,這是一個互利共贏的結果。
●作者楊海峰,河南,大陸民間學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