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整版探討恩格斯思想和理論的深入研究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6日 09 版)
編者的話
今年是恩格斯誕辰200週年。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恩格斯同馬克思一起創立了唯物史觀,同時也是唯物史觀的科學運用者和不懈推進者。他高度重視理論思維對於民族發展興盛的重大意義,把唯物辯證法的適用範圍從社會歷史領域拓展到自然界,爲馬克思主義的創立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紀念恩格斯,要深入研究恩格斯的思想和理論,堅持唯物史觀,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以此引領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不懈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路徑。本期學術版刊發幾篇文章,圍繞這一話題進行探討。
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核心閱讀
恩格斯是唯物史觀的創立者之一,也是唯物史觀的科學運用者和不懈推進者。在恩格斯誕辰200週年之際,深入研究其對唯物史觀的重要貢獻,進一步闡釋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及其時代意義,堅持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哲學基礎。恩格斯是唯物史觀的創立者之一,也是唯物史觀的科學運用者和不懈推進者。可以說,他畢生的事業都是緊緊圍繞唯物史觀展開的。在恩格斯誕辰200週年之際,深入研究其對唯物史觀的重要貢獻,進一步闡釋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及其時代意義,堅持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創立了唯物史觀。唯物史觀第一次科學地回答了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即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指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又能動地反作用於社會存在;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
唯物史觀具有世界性影響,與馬克思、恩格斯的卓著貢獻密不可分。對於唯物史觀的創立來說,深入資本主義“市民社會”領域即“經濟事實”領域,是十分必要的。當馬克思由解剖資本主義“市民社會”而展開經濟學研究時,恩格斯也爲批判地把握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事實”進入經濟學研究領域。唯物史觀的創立以政治經濟學批判爲前提,並通過這個前提將法、政治和觀念等上層建築的討論引入“物質的生活關係”領域。政治經濟學批判以唯物史觀爲基礎,只有在這一基礎之上,經濟學的範疇、規律等纔會被理解爲是植根於社會現實的,是歷史地發展變化的。恩格斯不僅在這兩個方面均作出開創性貢獻,成爲唯物史觀的創立者之一,而且在整個理論和實踐活動中,對唯物史觀進行了廣泛運用和深刻闡釋。
唯物史觀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科學運用,突出體現在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共產黨宣言》中。這個劃時代的綱領性文獻,與當時其他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方案的根本差別在於:它將無產階級政黨的綱領置於科學基礎之上,而這一基礎就是唯物史觀。《共產黨宣言》關於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基本結論,揭示了西方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體現了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矛盾的自我否定。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又爲《共產黨宣言》撰寫了多個版本的序言。他在其中一再強調的是:貫穿《共產黨宣言》的“基本思想”或“核心思想”正是唯物史觀。唯物史觀認爲,每一時代的物質生產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賴以建立的基礎。《共產黨宣言》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性分析,是以此爲理論立足點的。
《共產黨宣言》對當時流行的各種社會主義作過簡要批判,後來恩格斯更加深入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爲了使社會主義從訴諸抽象觀念的空想變爲真正的科學,必須把它置於現實歷史的基礎之上,而這一基礎正是由唯物史觀揭示出來的。
科學運用唯物史觀研究解決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同馬克思一樣,恩格斯對唯物史觀的廣泛運用和深刻闡釋,使唯物史觀的原則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恩格斯強調,唯物史觀絕不是一些抽象的教條或公式,而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指南。現實本身是不斷髮展變化的,以把握現實爲主旨的唯物史觀,必然因應現實發展在理論上不斷得到推進和創新。由此出發,才能更好把握唯物史觀對於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引領意義。這種引領意義首先在於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使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在歷史性實踐中充分地具體化。
恩格斯指出,堅持和發展唯物史觀,沒有什麼比實際地深入現實並把握特定對象的內容更重要了。恩格斯強調,只要唯物史觀的原理被當成現成的公式用來裁剪各種歷史事實,它就立即轉變爲“自己的對立物”,即唯心史觀。這啓示我們,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僅要求熟知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而且要求運用這些原理去把握社會現實,尤其是當今中國的社會現實。
對原則或原理的抽象運用,一般稱之爲教條主義,哲學上則稱之爲“外在反思”。外在反思往往不理會現實本身的內容,而僅僅把抽象的普遍性強加到具體內容之上。只有我們的學術徹底地擺脫外在反思,纔會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爲了使唯物史觀始終深入社會現實並在這個過程中持續推進內容上的具體化,恩格斯突出強調了唯物辯證法。在這裡,辯證法意味着對於既定的社會來說,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存在着錯綜複雜的相互作用,而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性是通過無窮無盡的偶然事件得以呈現的。
恩格斯在其晚年的書信中指出,唯物史觀絕不是將抽象的原則先驗地強加到各種對象上去,而是在對特定對象的具體研究中,使對象之“自我活動”的辯證過程得到把握並且在科學上具體地再現出來。對於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來說,這應當成爲重要的方法論。在這個意義上,以唯物史觀爲引領的哲學社會科學,只有在不斷推進和創新的具體研究中才能獲得持久的生機活力。換言之,只有在面向現實的理論創新中才能不斷煥發生機活力。恩格斯將這樣的任務表述爲:“必須重新研究全部歷史,必須詳細研究各種社會形態的存在條件,然後設法從這些條件中找出相應的政治、私法、美學、哲學、宗教等等的觀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堅持以唯物史觀爲引領,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對於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具有重大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光明前景,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肩負着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任,必須面向火熱的社會現實、立足生動的社會實踐。這意味着,當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能夠把握併科學運用唯物史觀研究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時,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就會獲得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在這個意義上,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宏大事業,就是對唯物史觀創始人的最好紀念。而在這一宏大事業中,正如恩格斯所說:“這個領域無限廣闊,誰肯認真地工作,誰就能做出許多成績,就能超羣出衆。”
如何認識人民羣衆在歷史上的作用,是社會歷史觀的重大課題。同唯心史觀相對立,唯物史觀第一次徹底解決了這個課題,提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研究導向。
唯物史觀以前的歷史理論,至多隻是考察了人們歷史活動的思想動機,而從來沒有真正探究產生這些動機的原因。唯物史觀將歷史的本質置於社會生活尤其是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第一次讓人們能夠精確考察人民羣衆生活的社會條件,以及這些條件的歷史變更。對於唯物史觀來說,從社會現實出發,也就是從人民羣衆出發;社會現實的觀點,就是人民羣衆的觀點。人民羣衆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羣衆的實踐是精神文化的真正源泉,人民羣衆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這個意義上說,堅持唯物史觀對於哲學社會科學的引領作用,就意味着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研究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爲什麼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爲誰著書、爲誰立說,是爲少數人服務還是爲絕大多數人服務,是必須搞清楚的問題。”有價值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都是在迴應和解決人類社會重大問題中創造出來的。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中作出更大貢獻,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研究導向。只有切合時代需要、滿足人民需求的學問纔是真學問,才能寫進羣衆心坎裡、發揮應有作用。脫離了人民,哲學社會科學就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研究導向,既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理論問題,也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牢牢把握的一條基本原則。
(作者爲復旦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