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臺》刻畫羣像演繹變革之路
近日,正在北京衛視、騰訊視頻熱播的《燕雲臺》以大遼“蕭太后”(蕭燕燕)的傳奇人生爲線索,通過刻畫韓德讓、耶律賢、蕭思溫、耶律罨撒葛、蕭胡輦、耶律璟、韓匡嗣等人物羣像,展現了大遼推行漢制改革的艱難險阻,以及幾代人爲了改革成功付出的努力。而該劇服化道細節的考究和品質精良的製作,則讓這段歷史背景下宏大敘事顯得更具說服力。
刻畫羣像演繹漢制改革
《燕雲臺》劇中,圍繞大遼推行漢制改革,立場各不相同的政治人物紛紛出場。劉奕君扮演的蕭思溫,既是大遼宰相,又是後族族長,也是推行漢制改革的重要支持者,同時還是蕭胡輦、烏骨裡、蕭燕燕三個女兒的父親。整部劇裡,他不斷被家國情懷、家族利益和兒女情長撕扯,很多迫於形勢的選擇令他對女兒們,尤其對蕭燕燕心懷愧疚。劉奕君把身份多元的蕭思溫演得極富層次感:宰相的縝密和胸襟,族長冷酷的利益衡量,父親的柔軟與愧疚。
不僅如此,唐嫣飾演的蕭燕燕、竇驍飾演的韓德讓、佘詩曼飾演的蕭胡輦、經超飾演的耶律賢、譚凱飾演的“太平王”耶律罨撒葛、寧理飾演的遼穆宗耶律璟等角色同樣可圈可點。劇中有一場寧理和譚凱的對手戲十分精彩。耶律璟在一次酩酊大醉後抱着親兄弟罨撒葛痛哭,說自己不想當皇帝。他還讓罨撒葛趕緊娶個後族姑娘生兒子,好繼承他的皇位,那時他將自我放逐於草原深處。罨撒葛嚇得一再表忠心。兩人都是七分真心夾雜三分試探,親兄弟尚且如此,耶律璟對其他人會疑心到什麼程度,就不言而喻了。
製作精良爲劇作加持
《燕雲臺》原著小說曾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中國作家協會聯合推介的25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網絡文學作品暨2019年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名單,並由浙江省作家協會選送入圍了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劇組找來原著作者擔綱編劇,保證劇集繼承原著小說的精髓。主創對服化道的考究和對高品質製作的追求,也讓這段歷史敘事顯得更具說服力。
《燕雲臺》主創花費了大量精力研讀《遼史》等相關書籍,參考博物館史料,注入大遼特有的文化習俗和禮儀制度,而細節的打磨深入到劇中的服飾、道具等一物一件,讓以蕭燕燕爲首的大遼改革羣像故事有了具體真實的依託。比如參考《遼史》中對諸多禮儀場合的記載,主創設計與之匹配的行禮動作。蕭燕燕大婚要跨過12座馬鞍,要拿羊羔皮往她身上披,還要有人舉着銅鏡一直走在她左前方。每個步驟都有相應的說法,都蘊含了祝福的寓意在其中。
劇中服化道的細節也引人注目。《燕雲臺》主要演員的造型服裝共800多套,衣服上的花紋根據考古發掘出土的布料樣式臨摹而來,大多是重工定製的,從衣服到頭飾都有考究的搭配。據瞭解,契丹文化裡,金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耶律賢的金頭冠、蕭燕燕封后的金腰帶,不僅造型美觀,更有歷史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