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一定是心肌梗塞? 新型「高敏感檢驗」1hr見真章
▲胸痛一定是心肌梗塞?新型「高敏感檢驗」1hr見真章。(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心肌梗塞急診就診率10年增幅超過6.7成,全年發生人數超過4萬6千人。過去要確定胸痛是否爲心肌梗塞引起,需靠心肌旋蛋白檢驗,至少需間隔6小時才能排除,近年來新推出的新型高敏感心肌旋蛋白T檢驗,將得到結果的時間縮短至1小時,幫助醫師快速確診,進而緩解急診雍塞問題。
根據統計,臺灣急診就診率十年來攀升17%,在急診留置平均時間爲6小時,若超過5%急診患者留置時間超過24小時,就稱爲急診住院壅塞。
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臨牀副教授李建璋醫師說明,以胸痛爲主訴的患者約佔急診就診人數的6.7%,標準程序需間隔6小時兩次心肌酵素檢驗陰性才能排除。新型高敏感度心肌旋轉蛋白T檢驗問世後,已可將檢驗時間縮短至3小時,2015年發表的歐洲新指南更建議,新型高敏感度心肌旋轉蛋白T檢驗可以1小時確診、加快診斷流程,進一步提升急診診斷的效率。
▲心肌旋轉蛋白檢驗示意圖。(圖/公關提供)
成大醫院心臟科李貽恆教表示,分析健保資料庫發現,心肌梗塞發生率於中壯年族羣近年來增加逾4成。在臺灣,就醫後會進行的診斷步驟包含心電圖與心肌旋轉蛋白檢驗。心肌旋轉蛋白是一種心臟肌肉蛋白,心肌急性壞死時會釋放到血液中,醫師依據心肌旋轉蛋白上升可以早期得知心臟傷害的發生。
亞洲潛在心肌梗塞患者進行高敏感度心肌旋轉蛋白T檢驗研究計劃涵蓋日本及臺灣共三家醫院、413位潛在心肌梗塞患者,並將受試者分爲排除組(Rule-out group)、觀察組(Observe group)、納入組(Rule-in group)。結果發現:171位排除組的患者,全都確診沒有心肌梗塞,陰性預測值(NPV)達100%,說明使用快速診斷流程可以協助40%的急診胸痛患者提早排除心肌梗塞,提早出院。
▲亞洲首度公佈高敏感度心肌旋轉蛋白T檢驗臨牀研究成果。(圖/公關提供)
李貽恆教授強調,準確診斷心臟病至今仍是醫師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歐洲心臟學會2011年起就將高敏感度心肌旋轉蛋白檢驗納入診斷急性心肌梗塞指引。今年5月,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臺灣急診醫學會、中華民國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共同發表非ST段上升型急性冠心症診斷指引,將血液檢驗的診斷程序由6小時縮短爲3小時,希望提升急診效率、降低患者死亡風險。
李建璋建議,除了上述標準3小時流程,依據臺日研究與歐洲指南,不論是大型醫療院所或地區醫院、急診壅塞嚴重的醫學中心,可以針對低風險的患者開始試行1小時加速診斷流程,但建議避開老年人、腎臟病患者、早期急診就診者、或是有多重危險因子患者,將寶貴的急重症醫療資源做最合理的配置,急診真正留給急重症的病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