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改名不會改運 先做好在野黨
國民黨每次觸發改名之議,除了製造黨內分裂危機,並無法拉昇整體頹勢。圖爲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的招牌。(劉宗龍攝)
中國國民黨究竟該不該改名?改名就能改運?每次國民黨遭遇敗選,就有此檢討意見。不過仔細檢視過去紀錄,與其想着改名、改路線,人民更期待的是國民黨做好在野監督的角色,只有監督力量夠,人民才能再一次放心把政權交給國民黨。
國民黨接連在2016、2020大選慘敗,簡直輸到快忘了自己是誰了,屢次被貼「親中標籤」,讓國民黨政治人物打選戰打到灰心喪志,在敗選後,總有人想把黨名的「中國」兩字包起來丟掉,眼不見爲淨。但黨內每次觸發改名之議,除製造分裂危機,並未拉昇國民黨的頹勢。
「中國」兩個字是讓國民黨無法執政的致命傷嗎?那又該如何解釋馬英九當年倡議兩岸和平,能夠順利連任;2018國民黨同樣在民進黨抹紅攻勢下,席捲全臺,讓民進黨在九合一大選慘敗?
回過頭來,人民在看的,不是一個政黨跟中國離遠離近,而是這政黨有沒有本事給人民過好日子。在馬英九任內,政府可以讓兩岸互利互惠;2018年大選綁公投,藍營中央與地方民代,結合民間團體,展現了議題監督實力及組織戰略技術,大敗民進黨。
至2020,敗選後的國民黨,在朝野攻防間,沒有可讓藍軍支持者重燃熱血的表現,也無法令中間選民認爲國民黨終於學會如何監督。國民黨在2016一役敗後,已經在野4年;2020再敗,竟然有如嬰童重新學步,令人不勝唏噓。
在美陸對抗戰架構下,民進黨全面傾美,政治氣氛雖不利國民黨的兩岸和平路線,但國民黨勉強迎合潮流,就算更名,而未能接地氣、重視對外溝通,找不回支持國民黨的熱情,也必是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