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美相互人壽投資總監阮洋:大類資產配置是險資最核心的能力
5月29日,由華夏時報社、水皮雜談共同主辦的“2021第四屆華夏時報保險科技峰會”在北京召開,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以下簡稱“信美相互人壽”)投資總監阮洋在會上就信美投資策略、資本市場等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們是國內首家相互制壽險組織,一直堅持要給會員創造價值、要保持穩健的經營,這個理念也落實到整個投資層面。我們投資層面非常看重整個大類資產配置,並希望利用好這個長期資金的優勢,能夠熨平資產的波動,取得長期穩定合理的回報。”阮洋表示。
數據顯示,成立以來,信美相互人壽的投資收益率連續跑贏行業平均水平。2018年、2019年、2020年保險行業投資收益率分別爲4.33%、4.94%、5.41%,而信美相互人壽的總投資收益率分別達5.10%、6.11%、7.39%。
對此,阮洋坦言,“較高的投資收益率只是一個結果,並不是我們追求的一個目標。大類資產配置是險資最核心、也是我們最關注的能力,我們不會爲了短期的業績要求去明顯拉高風險偏好,今年可能看不出什麼問題,明年、後年可能就會有雷爆出來,最終受損的還是會員利益。”
他進一步表示,在整個資產配置策略上,2020年信美大幅地降低了標準化債券資產的配置,對於高等級的信用類非標資產、權益類資產則加大了配置力度;從投資結果上,固收類資產給信美帶來不算太高但很穩定的收益,權益基金帶來比較好的資產增值,所以去年整個投資收益率還不錯。
2021年資本市場的機會又在哪裡?
“整體來看,今年以十年期國債爲代表的無風險利率還處於比較低的位置,整體固收資產的回報並不算高,權益類資產波動性也比較大,所以今年對於整個險資來說投資環境並不友好,投資難度不小。”阮洋表示。
他還進一步表示,“我們要做的就是怎麼在這樣一種資本市場環境裡做好自己的資產配置策略。其中,固收資產雖然收益率不高,但還是險資配置的基本盤,因爲險資自身現金流和負債的特點,可以對高信用等級的資產拉長久期;同時,權益類資產長期來看回報明顯高於固收資產,險資作爲一種長期資金,對於權益類資產還是要積極參與,但今年需要對可能的風險事件帶來的波動性提前做好準備與應對,在大類資產組合的層面要充分考慮權益資產的波動性,留有一定的安全邊際,使整個組合的回報處於一個合理可控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