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幣圈神話”?清醒一點!
近期的虛擬貨幣市場猶如“過山車”,價格暴漲暴跌,引發輿論關注。
5月19日,比特幣曾一度跌破30000美元,其他虛擬貨幣價格也出現大幅度波動。5月20日,比特幣價格出現反彈,突破42000美元。
▲上圖:5月20日“幣圈”實時價格;下圖:5月19日“幣圈”實時價格。圖片來源:coindesk
“過山車”還是“冰河期”?
5月初,“幣圈”一路高歌猛進。“柴犬幣”“狗狗幣”等虛擬貨幣價格一路攀升,“柴犬幣”一個月漲幅300倍,最高價觸及0.000038美元;“狗狗幣”一度刷新0.74美元的新高,較年初暴漲158倍。
在虛擬貨幣驚人漲幅和特斯拉CEO馬斯克的接連“帶貨”下,市場情緒高漲。
“狗狗幣”“柴犬幣”等虛擬貨幣當前價格較低,對新投資者來說入門門檻較低,在亢奮的市場環境下,一些投資者希望通過購入大量低價虛擬貨幣實現暴富。
▲“狗狗幣”近兩年的漲幅。圖片來源:coindesk
自5月中旬以來,虛擬貨幣市場出現多輪暴跌。馬斯克也多次唱衰虛擬貨幣,並暗示特斯拉或已賣出比特幣。5月19日,比特幣價格較本月初最高點縮水超30%,狗狗幣價格日內跌幅一度擴大至20%。
有網民稱,從買買到拜拜(from buy to bye),“幣圈”凜冬突然來臨。
▲馬斯克在5月8日《週六夜現場》節目中說“狗狗幣就是一場騙局”。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有網民分析,當前虛擬貨幣市場與2017-2018年暴漲暴跌的情形相似。
比特幣價格走高後帶動虛擬貨幣市場的熱潮,投資者涌入,“山寨幣”涌現並擠壓比特幣市場佔比,隨後比特幣走跌,虛擬貨幣市場也隨之進入長達2年的“冰河期”,大部分投資者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損失慘重。
虛擬貨幣本質上是沒有實際價值支撐的虛擬商品,並不是真正的貨幣,且投資風險較高,爲什麼還能如此“令人瘋狂”?
狂熱的投機客、煽風點火的宣傳、坐享其成的中介……投機炒作盛行,推動虛擬貨幣市場走熱。
有關炒幣的營銷信息在互聯網平臺上屢見不鮮,加上一些自媒體和“炒幣客”的推波助瀾,不少投資者由此“入坑”。但這類宣傳信息有意放大了虛擬貨幣的所謂高額回報率,卻時常刻意忽略投資的高風險。
此外,大部分虛擬貨幣交易平臺不受法律監管,虛構交易、操縱價格、“斷網”跑路、詐騙勒索等情況時有發生,尤其在我國,一些“地下”交易所服務器往往設置在境外,投資者財產較難獲得保護。
其實,炒作虛擬貨幣,風險不僅存在於金融市場,還讓一系列違法犯罪活動如影隨形。
直接以“幣幣”交換、“炒幣”等名義實施詐騙。
例如,詐騙分子謊稱準備大量收購虛擬貨幣,請專業“炒手”操盤,並承諾交易費用和一定的比例的報酬。爲了使“炒手”對“代購”深信不疑,前期成功交易幾筆使對方完全入套。最終以最大的一筆交易爲目標,得到“炒手”的虛擬貨幣後不支付交易費用,直接跑路並將虛擬貨幣套現。
▲Plus Token虛擬幣錢包宣佈停止提現,並寫道:對不起,我們跑路了。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故意誇大虛擬幣、炮製“空氣幣”概念,進行非法融資、吸收公衆存款,最終“爆雷”跑路。
例如,虛擬幣錢包Plus Token用分紅和獎勵催促會員發展下線,通過拉人頭,導致200萬人捲入傳銷組織,涉案金額超400億元。還有傳銷組織,自稱“國幣”、用“天河二號”運算,以提供虛擬數字貨幣增值服務爲幌子,進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活動。
有媒體報道,日前遭遇黑客勒索的美國最大成品油管道運營商,就被迫以虛擬貨幣支付了贖金。
高風險更要嚴監管
與傳統投資工具相比,虛擬貨幣市場不成熟,波動性高、投機性高、炒作性高,且缺乏明確交易監管規則,風險極高。
如何防範虛擬貨幣炒作、交易風險,是監管部門一直關注的問題,嚴監管也是大勢所趨。
5月1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佈公告,要求會員機構不得開展虛擬貨幣交易兌換以及其他相關金融業務。這一公告作爲風險警示,給虛擬貨幣市場亂象敲響警鐘。
公告明確提出,虛擬貨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是真正的貨幣,不應且不能作爲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公告提示,虛擬貨幣無真實價值支撐,價格極易被操縱,相關投機交易活動存在虛假資產風險、經營失敗風險、投資炒作風險等多重風險。 互聯網平臺企業不得爲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提供網絡經營場所、商業展示、營銷宣傳、付費導流等服務。
近年來,虛擬貨幣嚴格監管的腳步從未停止。
早在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就發佈《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2017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指導各地集中取締173家平臺,此後保持監管高壓態勢,累計清退38家境內新增平臺。今年5月,內蒙古發改委設立虛擬貨幣“挖礦”企業舉報平臺,未來將持續對虛擬貨幣“挖礦”高壓監管。
▲四川阿壩州某水電站,畫面中藍色彩鋼板搭建的工房就是所謂的“礦場”。來源:視覺中國
面對虛擬貨幣的市場亂象和衍生的違法犯罪行爲,需要各方合力給虛擬貨幣戴上“緊箍咒”。在國家進一步嚴格監管的同時,消費者還是要增強風險意識,不參與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千萬別輕信虛擬貨幣的“造富神話”。
參考資料:
1.《評論:虛擬貨幣強監管信號不容忽視》,新華社,2021年5月21日
2.《各路“炒幣”信息推波助瀾 警惕虛擬貨幣虛火背後的“託”》,上海證券報,2021年5月21日
3.《炒作虛擬貨幣面臨高風險》,經濟日報,2021年5月20日
4.《虛擬貨幣市場劇烈震盪 監管接連發聲警示風險》,經濟參考報,2021年5月20日
5.《金融業三大協會發聲:提供虛擬貨幣交易服務涉嫌開展非法金融活動》,中國證券報,2021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