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無毒蔬菜自己種 共餐長者知足
因擁有完善的菜園、雞舍,內立社區偶有小旅行及食農教育活動。(內立社區提供/邱立雅竹縣傳真)
內立社區擁有3000坪超大菜園「知足園」,社區關懷據點每日供餐食材多來自社區種植新鮮蔬果。(邱立雅攝)
內立社區最著名的免彎腰菜園,獲得2022年臺灣景觀大獎社區營造地方創生類佳作,也拿下建築園冶獎。(內立社區提供/邱立雅竹縣傳真)
越南新住民陳香梅(右)帶領新住民栽種東南亞香草,也每月設計創意料理與衆家姐妹們分享品嚐。(陳香梅提供/邱立雅竹縣傳真)
新埔鎮長陳英樓。(羅浚濱攝)
動員令─新竹縣新埔鎮
新埔鎮內立社區長輩比例高,65歲以上人口超過23%,社區從2016年發展關懷據點,舉辦長者共餐,爲了讓長者能享受安全、無毒的蔬果,打造了名喚「知足園」的菜園,考量到長輩無法經常彎腰,其中一區建置免彎腰菜園。社區不只照顧長輩,也肯定新住民是重要的支持力量,在疫情肆虐期間,特闢一區予新住民栽種東南亞辛香料,還有定期料理活動,促進新住民之間的情感。
3000坪園區 天天有笑聲
每天中午走進內立社區,都能聽見婆婆媽媽們共餐聊天的笑聲,昨天可能吃炒粄條、今天喝南瓜湯,明天又有新鮮現摘的各式蔬果,關懷據點共餐的食材幾乎都來自社區闢建的「知足園」。
知足園從最早期的1000多坪,逐步拓展至現今的第4期、3000多坪,大部分土地爲在地居民提供使用。由於土地面積充足,大部分做爲菜園,少部分花園、涼亭及休憩之處。
知足園栽種大衆化的蔬菜,除了空閒者會主動前往幫忙,也會根據內立社區理事長劉至淳主導工作日程及項目,在羣組接獲任務後,帶着工具主動集合工作。
「邊種菜邊聊天很開心。」志工之一的劉冠吟笑說,大家攜手合作在菜園裡忙碌,好不快活。社區志工們不只凝聚力強,每月還會有一場溝通大會,所有人把一個月內的意見、不滿通通表達出來,此舉也讓衆人不致產生心結,更通力合作爲社區。
異國辛香料 撫慰思鄉心
知足園裡處處有巧思,穿過外籍移工最愛休憩的竹製涼亭,映入眼簾的是社區爲新住民打造的「茗香弄草區」,溫文正說,2021年新冠疫情肆虐,他看到無法回國的新住民臉上硬撐的笑容,與內部溝通後,規畫闢建一塊專門栽種異國辛香料的特區,供新住民製作家鄉料理,並找來越南籍新住民陳香梅幫忙打理。
陳香梅在故鄉就有蒔花弄草興趣,在溫文政的力邀下,她花了2年時間將自家的菜園慢慢「複製」到茗香弄草區,每月定期與新住民姐妹一起復刻家鄉味。
陳香梅說,新住民姐妹們時常邊拔香草邊討論如何料理,也常與社區民衆分享道地家鄉味。透過新竹縣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介紹,許多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的姐妹都來到香草園當志工,藉由一道道的私房菜,從香草找回故鄉的味道。
「茗香弄草區」班長、人稱開心哥的羅瑞乾笑說,新住民姐妹固定每週六上午來整理香草,園區內最受歡迎的香草是樹仔葉,拿來煮湯十分清爽,新住民姐妹們也不吝分享料理秘技。
免彎腰菜園 輪椅可貼近
遠從桃園市平鎮前來整理香草園的邱德娥、徐錦華夫婦,則是因爲參加活動認識內立社區,進而主動每週來幫忙,兩人忙前忙後拔草澆水,也熱情與他人分享不同香草的料理方式:「雞屎藤適合煎蛋、假蒟包着肉吃、香蘭葉煮水清涼退火。」手邊也沒有閒着,忙着將茂盛的香草採摘送給訪客。
內立社區「茗香弄草區」也成立新住民關懷據點,透過公部門力量與資源、排除種種阻力,吸引新埔地區新住民加入,並定期舉辦異國料理活動,讓新住民製作家鄉料理,交流多元文化。
知足園關懷新住民,也沒有忘記在地社區長輩,園區內特意設計免彎腰菜園,3座碗型菜圃的下方內縮呈現斜度60度,讓長輩坐着輪椅時可貼近菜圃輕鬆伸手摘菜除草。
溫文正表示,社區申請相當多公部門計劃,像是水保署計劃,除了文化傳承課程,最主要目的仍然是活化地方產業。由於內立社區爲丘陵地,盛產柑橘,農民並非全數懂得行銷,收穫時透過產銷班賣出,但透過計劃,可讓農產品二次加工,做成桶柑餅、桶柑片,讓地區特色透過計劃呈現不同面貌,滾動經濟發展。
社區永續需要營運,內立社區多角化發展,期待透過小旅行、生態導覽、農產業加工等等模式,尋找新的獲利模式,溫文正自信的表示,尤其生態導覽是強項,社區擁有完整的系統,若能成功推出,相信有很多學校教育及關心生態的羣衆會主動走進來。
動員令─新竹縣新埔鎮
● 人口數:3萬3327人(至2024年9月止)
● 土地面積:72.2平方公里
● 古地名:吧哩嘓
● 新埔鎮長陳英樓的一句話:新埔是個人文薈萃、社區活力充足的小鎮,歡迎來新埔觀光!
● 知名人物: 吳濁流(作家)、杜潘芳格(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