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覆育雷公屁有成 遊客聞臭而來

屏東縣新埤鄉建功村覆育魔芋有成,因此帶動地方觀光,不少人「聞臭而來」,就爲一睹這神奇植物。(新埤數位機會中心提供/謝佳潾屏東傳真)

新埤小鎮文化旅遊深入瞭解左堆客莊人文歷史。(新埤數位機會中心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新埤小鎮文化旅遊可品嚐客家美食粄條。(新埤數位機會中心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新埤鄉長潘和源。(新埤鄉公所提供/謝佳潾屏東傳真)

新故鄉動員令─屏東縣新埤鄉

屏東縣新埤鄉因人口外流嚴重,人口不到萬人,且自畜牧業者進駐後,更演變成「豬比人多」的詭譎現象,豬屎味曾是新埤給外界的第一聯想,但隨俗稱「雷公屁」的疣柄魔芋覆育有成,地方「臭」出新高度,也爲沒落農村帶來新契機。

全臺最大的花 視、嗅覺驚豔

疣柄魔芋屬於天南星科,在葉柄上有粗糙疣狀物,梅雨來前開花並散發濃厚腐臭味而得名,是全臺最大的花,野生花直徑可達40公分、高50公分,早期臺灣各地四處可見,但隨着土地開發遭剷除而銷聲匿跡,直到2020年新埤鄉建功村開始覆育,魅力才逐漸被人們看見。

建功村長孔德成指出,疣柄魔芋因被認爲無經濟價值,所以多被當成野草剷除,但它卻是新埤老一輩人的專屬回憶,69歲的他依然記得小時候與玩伴嬉戲時,周遭都是「又大又臭的花」,那是視覺與嗅覺的記憶,所以2020年與時任建功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謝秋郎展開「雷公屁」覆育計劃。

孔德成說,其實早在8年前於墓區、堤防旁發現零星的野生魔芋時,就立刻移植至自家土地栽種,找資料與請教高屏區社大老師後,成功種出300多棵,所以當他在社區發表覆育計劃時就很有信心能成功,果真順利與村民在親水公園規畫出覆育區,成功種植200多棵。

隨後新埤數位機會中心(新埤DOC)也加入覆育行列,透過攝影課程教學,引導在地民衆學習應用數位媒體,記錄疣柄魔芋生長過程,並藉由網路社羣力量讓更多人認識「雷公屁」,同時也爲社區覆育工作發聲。

導入觀光 賞花遊程超吸睛

在全體總動員下,建功村成功將雷公屁導入觀光,2022年起推出新活動「疣柄魔芋回孃家」,就是在梅雨季節前夕帶大家看雷公屁,果真每到4月底至6月初的賞花期間,就有不少人「聞臭而來」,爭睹這奇特植物。

「連外國遊客也來看!」孔德成開心道,除有新竹、雲林、高雄、桃園、臺北等地遊客,他還遇過新加坡遊客,對方說在網路上曾看到建功雷公屁的介紹,所以在臺旅遊時特地專程前來欣賞體驗,讓他聽得超感動,沒想過曾經被視爲雜草的雷公屁,如今也展現觀光價值。

「旅遊當然很難只靠疣柄魔芋。」新埤DOC執行秘書宋美皇不諱言,魔芋開花有季節性,因此在花期外還需找到新出路延續雷公屁熱度,才能讓魔芋覆育價值發揮到最大。

爲此,新埤DOC建構出「新埤鄉小鎮文化旅遊行銷中心」,自制不同於市售旅遊地圖,蒐集左堆聚落歷史、文化、傳說和故事等資料,透過文化與故事串聯,深刻描繪出新埤鄉街道村裡,讓遊客可循着地圖走覽新埤的四季變化。

宋美皇說,除了地圖,還有專屬新埤鄉形象的卡通公仔,未來不僅能代言新埤,還會置入繪本、包裝及伴手禮上,讓人記得新埤鄉是疣柄魔芋的家,同時也有大風草、伯公等客家文化,期待透過旅遊吸引民衆前來探索。

魔芋重生 爲教育注新量能

此外,魔芋覆育也爲在地教育注入新量能,因覆育區鄰近新埤國中,也作爲學校戶外教育場地,教育學生覆育的重要性。謝秋郎還提供樹苗給新埤國小,以「它死掉了嗎-魔芋的觀察記事」爲題,參加屏東縣第64屆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新埤DOC學員許馨雲說,地方特色扮演凝聚社區、民衆的角色,DOC透過數位技能將新埤魔芋具象化,讓「玩新埤」這件事變得有趣,很期待未來新埤鄉是一個被看見並且獨具地方魅力的客家鄉鎮。

在地居民孔德聖說,透過魔芋的覆育與推廣,讓鄉民更瞭解魔芋,也經由DOC推廣的社區文化旅遊,對地方經濟也有一些助益。

新埤村前村長鍾展雄則認爲,魔芋覆育可以給地方帶來意識感,永續經營很不錯,但是過於單一且小衆,若能再多納入以前有在用、現在已漸不熟悉的植物如大風草、姑婆芋等,會更豐富多元。

新故鄉動員令─屏東縣新埤鄉

● 人口數:9200人(至2024年9月底)

● 土地面積:59.0102平方公里

● 古地名:新皮、新埤頭

● 新埤鄉長潘和源的一句話:新埤鄉雖以務農爲主,但也保有很深的文化底蘊,歡迎大家前來探索。

● 知名人物:陳冠學(文學家)、顏志文(客語金曲歌手)、陳凱琳(小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