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長得高 醫師:小一就要評估因生長板癒合就無解
▲衛福部臺南醫院兒科主任林逸首建議家長,孩子國小一年級就要帶來醫院評估因應,一旦骨頭生長板癒合,想長高就無解。(圖/記者林悅攝)
隨着社會及醫療的進步,父母親對孩子的期許,也越來越高,要成爲人中龍鳳,除身體健康多才多藝,身高、外型也是必備,「高富帥、高富美」是世俗標準,但想要長得高,除遺傳因素外,後天的努力也是不可或缺,衛福部臺南醫院兒科主任林逸首建議家長,孩子國小一年級就要帶來醫院評估因應,一旦骨頭生長板癒合,想長高就無解。
一位媽媽帶着孩子來檢測爲何孩子長不高?林逸首主任指着X光片說,孩子的骨頭生長板已經快癒合了,沒有長高的空間。媽媽聞言脫口說「被騙了!」細問之下才知孩子的父親說,他自己小時候也不高,可是到高中就一直長高,後來也長到170幾公分,說妻子不用擔心!害這位媽媽一直沒帶孩子看醫生,一直拖一直拖,到國三才來,結果現在身高只剩下幾公分的空間了!
林逸首主任說,身高天註定,可是爲何父母都很高,小孩卻沒有遺傳到呢?這在門診常見家長充滿疑惑的詢問,其實「爸媽矮,小孩一定矮」,這是過時的觀念。同樣的「爸媽高,小孩一定高」,有時也是錯誤的期待。
身高的高矮,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除了父母親遺傳之外,搭配飲食的配合、運動及睡眠的調整也有影響。如果孩童的生長曲線小於3個百分位,或突然身高停滯不長,應諮詢小兒科專科醫師,並檢查是否有罹患特殊疾病、性早熟及生長激素缺乏等問題,才造成長不高。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身獨特的體質,孩子會遺傳部分父母親的體質,但是不會複製父母親的體質。父母親根據自身的經驗,套用在孩子的身上,是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此外,隨着時代的進步,飲食的高糖分,高熱量化,營養補充品過度食用,環境賀爾蒙等等的影響,第二性徵出現,也就是青春期開始的年紀,有越來越早的趨勢,這是全世界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共同的現象。
臨牀上常看到,許多父母親,等到女生月經來,男生長喉結纔來門診求診。其實,都已經錯過了孩子的黃金生長期。因進入青春期,骨頭生長板會開始快速癒合,如果基礎身高不高,加上生長板提早癒合,最終的成人身高,就會不如預期。因此,根據多年的臨牀經驗,林逸首主任建議,小孩在小學一年級之後,就要接受第一次生長評估及骨齡檢測,預估未來身高狀況。
林逸首醫主任最擔心的,就是家屬根據個人經驗或是家人的經驗,認爲「大隻雞慢啼」,結果一直等,到頭來「都沒有啼」,期待落空,也錯過孩子黃金生長期,結果就是身高不如預期。林逸首主任建議父母在孩子小一就帶來評估,可以透過飲食、運動等許多方法讓孩子長高,若是已入青春期,也可注射藥物讓孩子生長板延緩癒合,爭取更多長高的空間,每月注射一次針劑,療程約1年,提升孩子長高的空間約8公分左右,因爲一旦生長板癒合,就無法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