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樂學計劃」 桃園市平興國小用布袋戲學本土語
▲「夏日樂學計劃」,教育部推本土知識課程。(圖/教育部提供)
爲鼓勵國中小學更瞭解臺灣本土知識,教育部國教署推動「夏日樂學計劃」,建議教師規劃2至4周的課程,以活動式、沉浸式、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提供學生學習本土語文及多元課程的樂趣。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夏日樂學計劃」從104年開始辦理,鼓勵學校能在暑假期間依照在地特色、學生需求及社區資源等,將本土語、在地文化設計至課程中,讓學生透過本土語文認識家庭、社區、自然景觀、語言文化、民俗風情及傳統技藝等特色。
桃園市平鎮區平興國小以閩南傳統布袋戲爲課程主軸,校長彭玉宜表示,布袋戲課程跳脫教科書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可以利用暑假邊做、邊說、邊學本土語。
▲教育部推本土知識課程,桃園市平興國小以閩南傳統布袋戲爲課程主軸。(圖/教育部提供)
高雄市那瑪夏國中把教室移動到了當地的卡那卡那富、拉阿魯哇及布農族羣的山林、河川、部落及文化,從認識在地文化開始,結合環境教育課程,讓學生更熱愛及保護自己的鄉土。
屏東縣崇文國小今年融合了閩南語、南四縣客語、南排灣跟魯凱語言文化原素,帶領學生認識鳳梨產銷過程、六堆文化園區「客家米食」的紅龜粿製作等課程。
澎湖縣鎮海國中的夏日樂學課程,則是結合學校與社區資源,校長吳憶如指出,學生透過詩文創作,將社區文化,彙整成屬於澎湖孩子的漁事及農事日常圖文書,不但增進同儕互動與合作,也培養髮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雄市那瑪夏國中把教室移動到卡那卡那富附近河川,讓學生熱愛自己的鄉土。(圖/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