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友「賺的全拿去展店」 讓誠品成華人文化指標

記者張慶輝/綜合報導

1988年經過第一次的生死關頭,吳清友許下心願,要做一份「永恆的事業」,於是隔年誠品書店正式成立,不但爲臺灣文化圈灌注養分、創下亞洲唯一24小時書店、成爲觀光客朝聖景點,甚至走出臺灣、前進大陸香港,讓「誠品旋風」正式席捲全亞洲。

▲就因爲吳清友許下的心願,讓誠品在風雨中茁壯,最終成爲華人文創指標。(圖/資料照)

1989年,誠品從仁愛路圓環發跡,之所以取名爲誠品,是遵循吳清友父親的教誨,第一個月的營業額僅60萬元,但年底就衝上千萬元,在90年代股市上萬點的背景下,出版業雨露均霑,也讓誠品展開高成本展店計劃

▲吳清友堅持「連鎖不復制」,成爲誠品的一大特色,但展店成本也居高不下。(圖/CFP)

誠品的展店成本之所以會居高不下,是因爲吳清友堅持「連鎖不復制」的精神,每家分店都要依據地段重新規畫設計,並砸下重本使用高檔建材,而展店計劃更在1997年擴大規模,再加上1998年收購臺中龍心百貨,成爲誠品長期虧損火線

事實上,吳清友在創立誠品時,就已經做好虧損5至8年的打算,再加上縱橫商場數十年的經驗,吳清友並非沒有生意頭腦,不過有老臣透露,誠品之所以會虧損15年,是因爲吳清友將盈餘全投入展店計劃,由此可見吳清友對誠品的崇高理想

▲誠品展店時,除了會依照地段特性重新設計,選用建材也從不手軟。(圖/資料照)

就在誠品捉襟見肘時,吳清友一肩扛下,親自拿着計劃書向銀行與金主募資,甚至動用家產,之後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高鐵董事長殷琪都投入資金相挺,儘管陳泰銘日後曾說「誠品是我不願面對的賠錢投資」,但童子賢仍挺到底,要吳清友「店儘量開,賠錢不要緊」。

誠品即將撥雲見日之際,2001年納莉重創北臺灣,不但使誠品各分店受災,其中指標性敦南店更是損失慘重,當時外界還一度傳出誠品陷入財務危機,讓吳清友親上火線澄清,各主管甚至自願減薪,就爲了幫助誠品度過難關;未料2003年又發生SARS危機,民衆不敢出門,也直接影響誠品的營業額。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不但大力支持吳清友,也爲誠品注入許多寶貴經驗。(圖/資料照)

誠品面臨第二次緊要關頭,施振榮的夫人葉紫華親自給經營團隊建言,童子賢也爲誠品注入科技業的企業管理,讓誠品執行「不賺錢就優先關店」、以及「平衡理想與現實」等策略,最終在2004年迎接曙光,正式轉虧爲盈,終結長達15年的虧損。

雖然誠品經過高人指點,但吳清友還是保有理想的一面,2005年拿下統一國際大樓租約,即使內部主管都認爲不會賺錢,吳清友卻堅持「這種精華地段不能沒書店」,讓信義旗艦店的理想成真,雖然學成歸國的吳旻潔,堅持執行父親的理想,和老臣產生摩擦,但吳清友仍力挺女兒,就爲了讓誠品「莫忘初衷」。

▲吳旻潔於2007年接任誠品執行副總,徹底貫徹父親的理想。(圖/資料照)

首開先例24小時營業的誠品敦南店,經常是香港遊客造訪朝聖的景點,就在2012年8月,誠品正式進軍香港,在銅鑼灣打造全香港最大的書店,也是誠品首次跨出臺灣的代表作,之後又陸續開設尖沙咀店,並於2016年在太古城打造新的香港旗艦店。

除了香港之外,誠品也在2015年11月,正式進軍大陸市場,在蘇州開設13萬平方米的首家旗艦店,至此奠定誠品在華人文創圈的崇高地位;而上海誠品原定今年下半年開幕,但吳清友沒能等到這一天,在7月18日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