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兩岸的挑戰與因應
(圖/翻攝自臉書)
這個時代是信息時代,更就是網路時代,它的特徵,一在資訊的無限膨脹及無遠弗屆,使得知識的中心快速被消蝕;另一則在,自媒體「一人一把號」的時代到來,讓價值的中心也迅速被稀釋。而最起眼、最重要的則換成了流量。換句話說,量化已成爲這個時代的基準,質性的講究不只隱微,甚且就乃空谷跫音。
正是這量化的本質,所以如何奪人眼球乃變成網路發言最重要的考量,同樣的問題在傳統媒體原來也有,正所謂「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這情形一定程度註定了新聞所反映的常就是片面偶發的事件,但在傳統媒體生態中,知識中心、價值中心的存在仍很明顯,所以有公信力的大報與煽情小報間何只位階不能相比,銷量也相差很大。
但自媒體的時代不同,不走偏鋒就難吸引眼球,有流量就佔有一切,其結果自然是劣幣驅逐良幣,這中間當然有堅持理念者,但必須面對一波波反智的篩洗,要能堅守,困難可想而知。
說量化,民主政治權力的基礎既建立在人人等值的選票量化上,其實也就有弱化質性的本質,但過去由於在民主之外,還有宗教、哲學、藝術、學術、倫理等諸多關聯生命質性的價值已先確立,所以毛病不大;甚且還因尊重每個個體的不可取代性與問責政治,而能彰顯民主之利。不過,這情形在「去中心化」的當代,卻已大大流失。
換言之,民主政治之必然在當前愈見其絀,是可以想見的。而只談民主,尤其民主的選舉,卻任由其他價值在「去中心化」下崩解或邊緣化,固已是當代民主社會的常態,卻在臺灣尤甚。正如此,現在的臺灣政治人物追求的也就是成爲政壇上的流量明星,爲蹭流量,乃無所不用其極,整個社會也愈來愈被極端化的力量掌控。
說蹭流量,選舉時政治人物的拜訪網紅就是個最明顯的例子,有着總統之尊的蔡英文還笑對網紅輕浮的吃豆腐,更直接就是對價值的一種顛覆。而說極端化力量,類如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這類罔顧事實、愚民反智的言論在電子媒體與自媒體上更是屢見不鮮。
這是臺灣的現況,而大陸由於人口多,流量更成爲經濟運作的要件,由此,也就出現了缺演技、缺作品的流量明星,但其收入之豐卻令人咋舌。針對此,有識之士乃屢屢發出警告,意謂若連兩院院士在一般人眼中的分量都遠不及流量明星,則國危矣!
然而,儘管蹭流量是兩岸都須面對的問題,但彼此能應對的籌碼卻就不同。大陸政治權威高度集中,政治價值的中心性仍在,使得再大的流量明星都須在這之前止步,也因此,針對亂象的重點作爲,反而是在如何善用政治力的優勢來彰顯其他如學術、藝術、倫理、哲學、宗教等等的價值,使反智量化的副作用依然能受到這些價值的「自然」制約。當然,大陸的這種生態也有導致政治價值過分獨大的風險,因此,政治與學術、宗教、倫理等價值之間的合理分際,就是大陸另個必須建構的社會價值。
相對於大陸,臺灣的政治則有着徹底量化的本質,政治與流量經濟、流量價值合一,讓其他價值在這些年內快速邊陲化,一個藝人之死,所佔版面是哲人之萎的幾十倍,就是當前社會實情的直接投射;也因這樣的變化,臺灣過去所誇言的文化成就乃迅速成爲過往雲煙,這使得兩岸間即便不說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上一樣也我消彼長。
正就是歷史已進入這樣的時代,面對的問題已經不一樣了,臺灣卻還只停留在口號式的「政體優勢」之說,停留在「選票即是一切」的思維,當然只能每況愈下,也就更難以體會爲什麼法蘭西斯.福山必須將治理能力,也就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在國家發展之首的原因了。(作者爲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