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兩岸外交也可以一家親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圖/中新社資料照)
農曆年前墨西哥發生臺商遇害事件,家屬聯繫代表處請求協助,代表處官員透過電話聯繫,卻遲遲未能破案,家屬轉而求助大陸駐墨國大使館。大陸使館不但給予領事保護,次日就派人飛赴事發地,督促墨國警方積極偵辦,案件偵破後,大陸外交官又赴當地協助開庭事宜。大陸外交官熱心協助臺商家屬新聞曝光後,外交部發布新聞稿澄清,並對大陸發佈新聞有指責之意,引發兩岸外交部門一場口水戰。
這是一場不必要的口水戰,大陸正式邦交國遠多於臺灣,駐外機構影響力也超過臺灣,這是不爭的事實。臺灣民衆在國外發生緊急事件,若能得到大陸協助,無疑可以更有效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大陸有效幫助臺灣民衆及時解決問題,不僅僅是因爲自己的影響力夠大,更是「兩岸一家親」政策奏效,大陸外交官願意用積極友善態度對待臺灣民衆,臺灣應該正面以對。
過去,我駐外單位曾經是大陸民衆求助的對象,彼時我駐外官員對大陸同胞也積極友善,樂意伸出援手,對比之下大陸駐外機構則顯得缺乏服務意識。如今時移勢易,大陸駐外機構着力提升領事服務品質,也跳脫兩岸對立思維,將「兩岸一家親」理念延伸到外交工作。
其實,在墨西哥臺商事件之前,大陸也曾在利比亞、尼泊爾撤僑行動中,積極協助臺灣民衆撤離,去年11月紐西蘭地震,大陸租用多架直升機把僑民撤離災區,當時至少3位臺僑適用「國民待遇」登上直升機。大陸不但未將臺灣民衆視作外人,一視同仁提供包機、包船,後續還協助他們從大陸返回臺灣,我外交部門則顯得心有餘力不足,愛莫能助。
兩岸外交已展開全方位的競爭,大陸不僅搶奪邦交國,也要求非邦交國降低與臺灣的官方關係,現在又在民間領域積極爭取臺灣民心,後者將是臺灣外交領域真正壓力之所在。
爭奪邦交國某種程度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雖然可以讓官方感受到強大壓力,但同時也損害了大陸自己的形象,讓臺灣民衆更確信大陸打壓臺灣、對臺灣不友善。
主動對臺灣民衆提供領事保護和急難救助,不但當事人受到感動,不會往統戰或別有用心等負面方向解讀,消息傳回臺灣,也很難被操作成負面新聞,政府反倒會因爲無法及時幫助民衆解決問題而受到批評,必須承受輿論壓力。
從這個角度觀之,大陸駐外機構基於兩岸一家親理念出手協助臺灣民衆,無疑是對臺灣外交的釜底抽薪。外交部不但將逐漸喪失代表政府對外交涉的功能,也將失去爲本國民衆服務的舞臺,簡單說,外交部已面臨空洞化的危機。
應如何應對?顯然,受限於駐外機構人員配備和影響力,臺灣代表機構即便有心與大陸正面競爭,恐怕也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合適的辦法恐怕還是與大陸合作。要知道,全球化風潮下,臺灣民衆前往世界各國旅遊、工作人數逐年增加,駐外機構編制與員額卻未增反減,工作壓力提高之下,必然出現諸多問題需要解決卻不能解決。
大陸在「外交兩岸一家親」政策下,樂意對臺胞伸出援手,案例勢必逐漸增加,臺灣外交功能被掏空,臺灣駐外機構與其置身事外,不如以主動姿態與大陸合作,才能在相關行動中掌握主動權。與大陸合作,可能是不得不的選擇。
兩岸互動良好時期,兩岸在諸多領域都存在默契,這種合作即便不經正式協商,也有充分的管道及時溝通。如今形勢大爲不同,兩岸官方互動停擺,各類溝通聯繫管道不再運作,兩岸在外交領域如要合作,恐怕必須擺上檯面協商。
蔡政府面對大陸的競爭,必須嚴肅思考對策。擺在蔡總統面前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維持現狀,讓大陸影響力鯨吞蠶食臺灣外交功能,另一個則是改變回避兩岸協商的態度,在兩岸外交領域也能展開協商對話,從而讓兩岸能夠通過合作共同維護臺灣民衆的海外權益,這無疑更是臺灣民衆之福。當然,前提仍然是蔡政府必須認知化解兩岸政治爭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否則,蔡政府也就只剩下第一個選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