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 大陸地方債可控 需防星火燎原
旺報社評
隨着大陸經濟下滑風險增溫,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又浮上臺面。近日連續傳出河南、安徽一帶村鎮銀行弊案導致民衆上街抗議、爛尾樓斷供停貸、公務員與教師減薪潮等事件,都與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脫離不了干係。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地方債餘額增加,疊加一再傳出的地方金融風波事件,大陸會不會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再度引發議論。
大陸債務風險不高
其實,這是過度擔憂了。過去幾次重大地方金融事件,如2011年開始爆發的影子銀行危機、2013年地方融資平臺風暴等,最後都證明北京有能力解決,而過程中累積的處理經驗,也是可以憑恃的利器。另一方面,大陸金融及財政體系相對封閉,絕大部分銀行都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直接或間接控制,處理債務危機的成本,可以透過財政或貨幣政策由全體社會來負擔或吸收,讓危機化解於無形。直白的說,在大陸體制下,除非中央財政破產,華爾街式的金融危機不會發生。
以過去地方債務危機的處理經驗來看,中央政府扮演控管者與最後擔保者的角色,並積極運用財政政策,讓地方政府得以繼續舉債,藉此消除市場對地方政府難以償債的疑慮,同時提升債務品質。在這次村鎮銀行與爛尾樓風波中,也可看到類似處理身影。例如,近期大陸財政部、人民銀行與銀保監會共同開會,決定加強推動地方政府發行「地方專項債」,由此來提供流動性並充實中小型銀行資本,就是爲了化解地方民衆的焦慮與不安,避免金融體系進一步受到擠兌與斷供停貸衝擊。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作法能夠有效的前提,除了與集權式領導體制有關外,中央政府控制良好的債務更是關鍵所在。根據大陸財政部統計,截至2021年底,中央政府債務餘額爲22.5兆人民幣,佔GDP比重19.7%,加計地方政府債務餘額30.3兆人民幣,整體餘額比重僅46.2%。相較於歐美先進國家動輒破百的債務佔GDP比重,大陸政府債務數據,其實相對優異,也意味着擁有更多的舉債空間與抵禦金融危機能力。
國家信用不容破產
除此之外,大陸政府債務多爲內債而非外債,從國家支應與償付能力來看,債務風險本來就相對較低。若不考慮通膨與財政紀律,理論上一國央行可以無限制印鈔來融通內債,因此不需太過擔心債務問題。但相同作法卻無法適用在外債上面,除非可像美國一樣,擁有向全世界收取美元鑄幣稅的權力。日本就是最佳例證,長期以來,日本政府債務佔GDP比重一直穩居已開發國家之首,如2021年數字高達257%,但未傳出債務危機,緣由就在於外債佔比僅14.3%。
對比日本,大陸外債也相當健康,從下列幾個指標可略窺一斑。2021年底大陸政府外債餘額爲2兆7466億美元,佔GDP比重15.5%,代表償債率的外債還本付息額佔出口收入比重,只有5.9%,兩者都在國際公認安全標準20%以下。攸關短期償債能力的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比率僅44.5%,連國際警戒水準100%的一半都不到。在在顯示大陸政府債務風險不似外界想像的高,因應債務危機能力比市場預期來得好。
大陸地方債務與金融風險,其實就是國家的信用風險。只要中央政府願意、有能力承擔,不管是地方政府、國有銀行或國企,基本上都不存在破產問題。以現有政府債務數字來看,大陸有本錢因應可能到來的地方金融危機。正因爲如此,同樣採行市場經濟,歐美國家銀行可能接連倒閉,進而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大陸卻不太容易出現。
儘管如此,對日漸升溫的地方債務問題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火苗剛起就應撲滅,以免星火燎原。需在債務危機初期,就注入流動性或將債務成本社會化,把傷害控制在局部範圍內,以阻止危機擴散導致骨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