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能源大數據 讓智慧城市碳排放“心中有數”
7月9日-10日,第二屆國際工業與能源互聯網創新大會在浙江溫州舉行,大會博覽會於7月9日先行開幕。當天下午,位於樂清市正泰物聯網傳感器工業園、由國網溫州供電公司建設的“近零碳電網主題館”揭幕,打開世界看溫州能源低碳發展的窗口。
近零碳電網主題館就是一座近零碳樓宇,利用光伏、風力發電等實現綠色能源供給,使用水冷空調、空氣熱泵達到能效碳效最優,還可對人員活動產生的碳排進行實時監測計量,未來通過碳市場交易實現碳中和。
電量數據是反映經濟運行最可靠、最真實的數據,近兩年來,彙集於溫州“城市大腦”能源數據中心源源不斷的數據,已經成爲政府進行能效管理最有效的工具。
截至7月10日,溫州能源數據中心已實時接入全市7134家工業企業、5053家規上企業及47個小微園,覆蓋了全市所有規上企業的生產用電迴路。從上千萬條電路彙集的數據,能源數據中心可按照企業、行業進行產能、用能和地方能源結構的分類和分析,幫助政府部門及時、全面、準確掌握域內企業增減產情況和能效狀況。能效數據形成的產業鏈圖譜,可以進一步分析產業鏈產能,爲政府提供從微觀到宏觀的全面經濟運行分析。
創新構建碳普惠機制
5月21日,浙江省提出推進“雙碳”工作461路線圖,關鍵指標升級爲“能效+碳效”,能源、工業等重點領域都必須向綠色低碳轉型。電網企業該如何找準“雙碳”目標發力點?如何畫細路線圖、施工圖?依託能源大數據,溫州供電公司給出了“一碼一庫一本賬”。
“一本賬”指的是“城市碳賬簿”,通過對能源消費總量、碳排放總量、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四個核心指標的監測和分析,幫助政府摸清碳排“家底”。
在樂清市率先試點推出的行業“碳排庫”,從產業層面,以五色碳排指標預警地圖形式,反映出當地電工電氣等五大支柱產業的碳效情況。根據監測分析,低碳效企業需要整治提升、控制發展,甚至逐步淘汰,高碳效企業則可進一步發展爲零碳工廠或低碳園區。這一結果可以直接爲政府對企業財政、稅收、用地等優惠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
企業做好自身的碳效管理,是全社會達到“雙碳”目標的關鍵。彙集了企業能源、建築、交通物流等六方面數據的“企業碳效碼”應運而生,實現企業碳排精準計量,直觀反映企業碳效水平。在此基礎上,又衍生出碳平衡圖,對碳排分配配額、需交易量進行計算,指導企業進入碳交易市場實現“碳中和”。
同時,積極推動地方碳市場建設。今年4月,由溫州供電公司主導,溫州市居民、企業分佈式光伏用戶簽訂碳資產聚合合作協議,所聚合的碳減排量資源在國家機構取得“綠色認證”後即可進入市場交易。7月7日,在樂清市政府、交易所、供電公司和正泰集團四方聯合啓動浙江省第一個地方碳普惠市場建設,企業和個人只要通過技術和行爲實現碳減排,就可進入市場交易。就在當天,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今年7月將擇時啓動發電行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得到市場熱烈反響。未來,樂清碳市場也將接入全國市場。
推動電能市場化綠色發展
電網連接能源生產和消費,是重要能源轉化傳輸樞紐,是能源轉型中心環節。也就是要建設以電網爲核心,以能源物聯數據爲橋樑,連接能源供應者、設備供應者、儲能供應證、政府部門和能源消費者的低碳服務生態圈。
以能源數據爲基礎,溫州供電公司爲全市66%的小微園區提供“供電+能效”綜合能源服務,從手機端“電管家”能效診斷到電氣設備租賃、清潔能源供給、運維一體化等綜合方案,極大提高企業用能效能。同時,還積極推動政府出臺補貼政策,在全省率先實現所有縣(市、區)政府出臺“新能源+儲能”配額支持政策。
交通行業已有綠色電能的廣泛應用,如溫州機場廊橋岸電、內河楠溪江全電竹筏、沿海蒼南168黃金海岸線車船一體化岸電等,再如“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服務平臺”、溫州市“車聯網”,實現充電服務“鎮鎮通”,與東風、現代等車商品牌合作建成國家電網首個充換電一體站。
以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爲核心的“雙碳”先行示範區也火熱打造中。在溫州文成縣構建“分佈式光伏+水電+儲能”的零碳示範鄉村、示範景區,在永嘉縣楠溪江景區,建設水、光、儲、充一體化“零碳排放”示範帶,實現供給側“清潔替代”100%,實施儲能讓電網靈活有彈性、電能利用效率更高,消費側全面實現“電能替代”,全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000噸。
另外,搭建“跨界”服務生態,以能源數據爲基礎,與溫州農行、建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合作,推出“小微電貸”“低碳貸”等融資服務,爲小微企業增加貸款額度,僅2021上半年,就已發放貸款1.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7月10日,國網浙江電力“近零碳能源數智技術實驗室”將揭牌,這個由溫州供電公司與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碳交所、國網聯研院、正泰集團共建的實驗室,將繼續開展能源數據在不同近零碳場景實踐中的應用研究,推動能源生產清潔化、能源消費電氣化、能源利用高效化,爲溫州實現“雙碳”目標貢獻科學的電力方案。(王雪、李冠霖、劉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