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市委聯合滬江發佈上海青年互聯網學習報告 勾勒新青年人形象

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除了課堂學習,青年人還會通過怎樣的方式爲自己充電?他們最愛學習的課程又是什麼?

8月28日,“2018‘青春上海’戰略合作伙伴簽約儀式”上,上海團市委與來自互聯網、汽車、演出、旅遊、體育等7家不同領域領軍企業簽訂新一批合作伙伴協議,與此同時,團市委還聯合滬江發佈了《2017上海青年互聯網學習研究報告》,用數字解讀新時代的青年人。

此次發佈的“2017上海青年互聯網學習研究報告”調研對象是本市18-45歲的上海市網民。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和男網友相比,女網友更願意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並且越是學歷的網友,提升自我的意願也更迫切。在滬江平臺上,大學及以上學歷的青年網友佔比高達85.3%。

23歲~32歲的“輕職場”人士最愛互聯網學習,兩者佔比達55.7%,而28歲-37歲的網友學習毅力最強,年學習天數(一天之中登錄過滬江網校APP即統計爲學習行爲)超過80天。

滬友closedfate(化名)即是堅持學習的典範大學畢業先去當兵,後來因爲想換工作,29歲的他決定去德國,從預科也就是本科開始重新學習,而這一切的前提,便是學好德語。爲此,他辭了工作,一個人拎着包從新疆來到了魔都,住在親戚家的一個小閣樓裡,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及3次固定時間的遛狗,全部時間都在學習德語上。最後,他終於夢想成真,拿到了德國大學入學通知書,去德國留學。

地域上而言,浦東新區的網友因人口基數大,學習人數最多,其次是黃浦區閔行區。而人均學習天數最多的是浦東新區、普陀區長寧區

相比線下學習,日漸成熟的線上培訓系統因其無時間和地點限制,迅速成爲信奉“時間至上”的青年人更偏好的學習方式。在學習內容的選擇方面,男性與女性的選擇也呈現了兩個極端,女網友偏好語言類、藝術類生活類等較爲文藝的內容,男網友則更偏向財會金融、辦公技巧和職場口語等實用類內容,考試考證、職場提升和子女教育也是驅動青年人學習的三大理由。

35歲的小林(化名)曾因僅有高中學歷而在工作中備受歧視,爲了改變命運之路,下定決心自考本科。在朋友的推薦下,選擇了滬江網校學習英語。面對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她每天還會抽出至少四個小時學習英語。通勤的路上堅持練習英文聽力,下班後書桌前一坐就是到深夜。在一年多學習英語的時間裡,她整理了12本筆記,用了無數張稿紙

學習了一段時間後給境外同事打電話手都不抖了, 工作日常用語及國外社交禮儀知識瞭解也大有進步”。 現在的她,已經成功從某國內服裝廠轉型到外資公司,實現職場轉折。

從學習行爲上而言,青年網友學習的高峰集中在晚上8點到10點之間,在9點達到最高峰。此外,移動端已成爲人們普遍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佔比超過一半。上課時間靈活、不受地域限制是上海網友選擇互聯網學習的最大原因。多數網友喜歡在家中學習,其次是在交通工具和公司中。

《2017上海青年互聯網學習研究報告》的發佈,不僅勾勒了一幅互聯網背景下細分領域的當代青年畫像,也爲未來共青團工作及相關的組織活動提供了寶貴的數據和信息。

隨着“網上共青團”建設步伐不斷推進,“青春上海”粉絲達到近150萬,電子團員證申領超過100萬,青春上海ACT+註冊用戶超過90萬,成爲了上海青年活動交流的標誌性集散地

去年6月,滬江與“青春上海””簽約,成爲首批與上海團市委簽約的合作伙伴企業,一年多來,雙方緊密合作,推出親子學習卡、走進基層團委,吸引了廣大青年羣體的關注。

未來,青春上海將聯合滬江等15家簽約夥伴,爲生活在上海的每一個青年人提供最有意思的生活方式,最富有激情城市風尚,和最溫暖的城市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