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國際突破 學者:是好事但風險也變大
臺灣世代基金會提供
日本首相菅義偉今年9月起上任,日本產經新聞臺北支局長矢板明夫今天表示,菅義偉被視爲「沒有安倍的安倍內閣」,很多日本對外政策可能都會延續。政大教授李世暉則表示,美中日角力讓臺灣外交層級明顯拉高,近兩年在國際事務上的突破可以顯見,這對臺灣雖說是好事,但相對必須要承擔的風險也會變大。
臺灣世代基金會與亞太青年協會今天舉辦《日本政治觀察:菅首相對外政策座談會》,由臺灣世代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廷擔任主持人,並邀請矢板明夫與政大國際事務學院教授李世暉擔任與談人。
矢板明夫指出,菅義偉曾擔任安倍內閣官房長官7年8個月,菅內閣也被視爲「沒有安倍的安倍內閣」,從中可以觀察,很多日本對外政策可能都會繼續延續。
另一方面矢板明夫認爲,在經濟議題上,日方對於中國存在一種「既依賴又堤防」的心態,而對中外交態度又受美方影響,現在中美的對立變成一種結構式的對立,但菅內閣組成有對華比較友善的二階堂派、茂木派,也有較爲強勢的岸信夫,目前還看不出對中政策的態度,日方看起來還是會着重在自身的內政問題。
李世暉認爲,美國在美中日臺或印太戰略上,拜登的政策可能會承襲歐巴馬政權,而在中美貿易戰的議題上,很難在短期內快速和緩,兩國科技上的競爭會持續加劇,也因此臺灣的臺積電將會扮演重要角色,從日方極力爭取臺積電設廠就能看出其中端倪。
而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議題上,李世暉指出,在習近平宣佈將探討加入CPTPP後,臺灣想要加入難度勢必增加,但可以考慮積極爭取與日本簽訂FTA。
他說,臺灣問題對於過去只是單純外交事務,但在美中日相關的角力上,層級很明顯已經拉高,近兩年臺灣在國際事務上的突破可以顯見,對臺灣雖然說是好事,但相對必須要承擔的風險也會變大。
李世暉認爲,未來臺日關係要再進一步,互動的思維要改變,要選擇對臺利益最高的狀態下去進行,藉此讓日方感激欠人情,這是臺方在外交思維上可以去調整的。
陳冠廷表示,日本在明年2021年將會輪值CPTPP主席國,日前菅義偉首相也提到,日本將擴大規模,實現未來亞太自貿區的目標。希望透過舉辦相關座談的方式,讓更多民衆能夠了解臺灣接下來將面臨的挑戰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