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英文裡的新疆印記

朋友哥哥當地棉花廠工作,說廠裡的正職幹部都是由維吾爾族擔任,漢族只能做副職。圖爲去年棉工新疆石河子總場六分場三連棉田內機械採棉。(中新社

世事紛擾,天下不太平。新疆棉花引發的巨大風波,捲起千堆雪,撼動全球

國際政治經濟我不懂,我只是個大學象牙塔裡的英文老師,想從一個另類的角度切入,柔性地分享管窺拙見。

新疆我去過三次,對這片一百六十六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先是好奇,再是熱愛,後是享受。

第一次是一九九九年。跟團從西安進,經蘭州走河西走廊,抵烏魯木齊和吐魯番,雖淺嘗即止,卻讓我驚豔不已。新疆地處中國,反而展現出最不中國的面貌,開了我的眼界

第二次是二○○四年。找了幾個朋友結伴上路,深入地走了一趟南疆,沿着塔里木盆地邊緣繞了一圈,穿越了六百公里寬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那次往西到喀什,登上帕米爾高原,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停留,當地的塔吉克人穿着傳統的民族服飾,吹鷹笛,打手鼓,跳鷹舞,歡迎來自臺灣的我們,邀我們一起同歡。

第三次是二○○七年。尉犁的漢族朋友熱情邀約,專門去到塔里木河畔,看深秋時節金黃美的胡楊林。朋友的哥哥在當地的棉花廠工作,說廠裡的正職幹部都是由維吾爾族擔任,漢族只能做副職,以緩和漢維羣居可能的緊張和矛盾。我有幸踩上一望無際的棉花田,坐進碩大的採棉機,見識到新疆棉花本真的輕盈和柔軟,以及爲了運輸方便而壓縮成塊的厚重與剛硬。

自古以來,新疆就是東西文化的交流薈萃之地,精彩輝煌。英文詞語的聖經《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也爲此留下了雪泥鴻爪

關於「新疆」的英文名,當今的標準,是由漢語拼音轉寫而來的Xinjiang,國際的媒體也都遵循採用。但在漢語拼音頒佈施行之前,國際上通用的是Sinkiang,此乃郵政式拼音(Postal romanization)的作法。經我查證,Xinjiang在OED有3筆資料,Sinkiang有12筆資料。另外,西方帝國主義也曾經把新疆稱爲Chinese Turkestan(中國突厥斯坦),OED有15筆資料。疆獨分離主義者把新疆稱爲East Turkestan(東突厥斯坦,或作East Turkistan、Eastern Turkestan),OED合計有10筆資料。

在我閱讀OED這些相關詞條的時候,注意到了明顯的歷史鑿痕。在文獻裡,新疆各地的英文名仍然可見許多舊稱古韻十足,彷彿西域古國再現。譬如,喀什的Kashgar(喀什噶爾),莎車的Yarkand(葉爾羌),焉耆的Agni(阿耆尼)或Karashar(喀喇沙爾),哈密的Kumul(昆莫昆彌),和田的Hotan或Khotan(和闐),庫車的Kucha(龜茲),吐魯番的Turpan。

新疆壯麗,人民和善地大物博,文明璀璨,全世界都希望新疆好。英文裡的新疆印記,沉澱着久遠的文化密碼,宛如夜空裡閃閃的星光,不時地提醒我們,要珍惜、愛護這塊人間瑰寶。(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前系主任)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延續《旺報》兩岸徵文活動,徵文主題:臺灣人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