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大陸」怎麼就突然出現在臺灣人眼前
2022北京冬奧。(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大陸怎麼就突然出現在我眼前?這個問題也一度困惑着我,我是個20世紀90年代中期出生的小孩,以前還真沒有感受到大陸對臺灣有多大影響力,大概在2010年前後,忽然發現大陸這個詞就頻頻出現在我的視野裡。
大陸頻頻出現視野裡
許多國際賽事的轉播都能看到大陸得獎的畫面、許多產品都貼上MADE IN CHINA的標籤。許多新聞會開始播報大陸的消息,如:大陸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陸發射第幾顆人造衛星和中國國慶的閱兵大典等。我們中學的教科書也編入不少大陸近代發生的事情,如:大陸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8年舉辦北京奧運會等。身旁也開始有越來越多朋友和長輩跑去大陸工作和投資,甚至自己也會去聽一些大陸新生代藝人的歌曲、看一些大陸人拍的影視劇,不知怎麼搞的,大陸的一切就這麼忽然地闖入我的腦海、我的生活,於是我訪問不少大陸朋友,得到一些總結,或許這就是人家多年耕耘以來所獲得的成就。
雖然不知道那時候內地人民是怎麼生活的,但在我兒時的記憶裡,臺灣人曾有段時間都使用着外國的舶來品,我們用摩托羅拉、諾基亞和索尼愛立信的手機,福特、東風日產和豐田的汽車,東芝、大金和松下的家電用品,卡農、尼康和柯達的相機,卡西歐、天梭和浪琴的手錶,以及微軟IBM和英特爾的電腦,這些品牌幾乎充斥在臺灣每個家庭裡。
我們也看外國的影片如:《犬夜叉》、《名偵探柯南》、《鹹蛋超人》、《七龍珠》、《多啦A夢》、《怪醫黑傑克》、《原子小金剛》、《蠟筆小新》、《魔戒》、《哈利波特和超人》等電影。聽着外國的歌曲如:Air Supply的《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皇后樂隊的《波西米亞狂想曲》、George Michael的《Careless whisper》和麥可傑克森的《Beat it》等,雖然有些歌曲比我的出生還要早個好幾年,但他們依舊被臺灣人傳唱,有的被納入白金情歌專輯裡面,不少家庭還都會去買來聽,也有很多臺灣藝人會翻唱和改編這些紅極一時的經典歌曲。
後來隨着臺灣自己工業實力的積累與愛臺主義思潮的帶動,開始出現不少臺灣自有品牌與影視產業,比如:HTC和ASUS的手機,裕隆的汽車,東元和大同的家電器,寶島的鐘表和眼鏡,以及華碩和宏碁的電腦等,這些臺灣的本土品牌也都火到內地去,甚至賣遍世界各國。
我們開始拍自己的影片如:《霹靂布袋戲》、《白色巨塔》、各類偶像劇與本土連續劇,聽着自己的音樂如:《花田錯》、《情非得已》、《月牙灣》、《挪威的森林》、《樹枝孤鳥》、《很愛很愛你》、《大城小愛》、《上弦月》、《臺灣的心跳聲》和《你是我的眼》等,就連喜歡中國古風音樂或中國流行音樂的外國朋友,也會學上幾首臺灣音樂人創作的歌曲。
內地跟我差不多年紀的朋友,曾跟我說過自己使用第一臺手機的品牌就是HTC、第一臺電腦的品牌就是華碩,那時候他和朋友們都覺得臺灣肯定是個發達的地方,覺得大陸總體還需要加把勁才能與臺灣的發展比肩,但現在兩岸的差距也越來越小,甚至許多地方大陸整體做的還比較好。
大陸迎頭趕上
據說,以前外國的華人街,清一色都是掛着中華民國國旗,但隨着大陸整體經濟實力的強盛,越來越多大陸人能夠去國外旅遊定居,華人街所掛的旗幟也就多了不少五星紅旗。
自1990年起,臺灣對大陸的經貿就不斷上升,臺灣開始利用大陸這個全球市場作爲腹地,試圖將自己打造成東亞的貿易樞紐,有些外國人到臺灣學中文的原因,竟是因爲臺灣和西方的制度較像,而且又跟大陸說同樣的語言,希望可以藉由臺灣當自己的跳板,方便自己更快適應未來到大陸的生活。
越來越多藝人將事業重心轉往大陸,不論是演員、歌手還是主持人不一而足。臺灣不少網紅開始從大陸批貨回來賣。最讓臺灣人感到驕傲的企業——臺積電,早在2003年就入局大陸市場,每年臺灣出口世界的產品,有四成進入大陸,而這四成產品裡面,又有近五成是臺灣的半導體產品,在臺灣半導體產業鏈裡,大陸已成爲僅次美國的第二大客戶,只能說大陸對臺灣的影響,不論直接或間接都將越來越大。
我發現爲什麼我有這樣的感嘆,而大陸的朋友卻沒有的原因,因爲他們從以前就一直見證着大陸的變化,他們瞭解以前生活是怎樣的,所以知道需要付出多大的心血才能改變。當他們有了今天的成就時,因爲他們深諳自己是怎麼走過來的,所以也不會感到多大的驚訝,反而多的是一種欣慰與自豪感,因爲感受到自己一直處在變好的道路上,生活品質得到改善之餘,他們也更願意努力付出,以換取更多的收穫。聚沙可以成塔、滴水可以穿石,當14億5千萬人口都這麼想時,大陸前進的步伐還能不快嗎?
1990年之後的大陸人,不再糾結自己意識形態的問題,尤其受到中國四大恥辱事件後,大陸更加知道自己與外國的差異在哪裡,當國防實力得到一定的發展,便開始以經濟改善爲主要核心,一切以國家爲重,對內力求革新變法,一切對標歐美,以填補各種趕不上歐美的領域,開放內地市場與國際接軌。
這做法會對內地企業生產的產品造成衝擊,但更能幫助自己知道還有哪些不足,在彼此競爭的環境下,讓自己砥礪前行,雖然學習歐美的發展模式,但又不完全使用西方那一套,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堅持提高生活水平和生產力爲標準,隨時可以做出彈性的改變。對新興行業先觀查,再製定規則和約束,在每個重大策略的制定時,都會經過大量的討論並廣納每個與會者的建言,包含一胎化政策的執行、簡體字的推廣和此次疫情的應對等,都是如此。
以大國視野看待事情
而其中最成功的,就是一直以大國的視野看待事情,不會因爲外力就亂了方寸、走偏自己制定的道路,不斷鑑往知來、不斷以古爲鏡,別人的成功模式就學習、別人的失敗經歷就避開。政策每施行一段時間後,便會定期審覈總體績效,並研討下一個短期的計劃和長期的政策,短的可以爲5年內的目標,長則可達上百年,一旦決定的目標,就集中資源幹大事,實踐目標的手法可能是錯的,但也及時修正,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是很好的實力基礎,能夠幫助快速找到對的方向並得到好的結果,或許這就是大陸的崛起之道。
雖然臺灣和大陸的環境條件與發展背景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仍舊可以將他人的經驗內化,找到最適切自己的方式發展,也希望臺灣可以越來越好。(一個青年觀察家/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