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臺灣》我在臺灣望樹興嘆

阿里山神木車站附近的巨樹羣讓人大開眼界。(本報系資料照片)

清晨。在基隆港剛一下船,首先吸引我的是右側小樹林上方,一羣海鷗飛舞盤旋。再一看,還有不少鳥兒靜靜地棲息在樹枝上。

牠們似乎並不在乎碼頭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悠閒地享受着牠們的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是我對臺灣生態環境的的第一印象。

阿里山神木車站附近的巨樹羣讓我大開眼界,從來沒有見過這麼高大粗壯的紅檜!趕忙舉起相機。可不論怎麼擺弄調整,都無法拍到一張體現整棵樹形態的照片,只好多拍幾張,表現它的粗壯、高大,和繁茂、優美。走了不遠,又看到了一棵更大的紅檜。

這是我70多年來見過的最大樹木,此前見過最大的是家鄉的千年銀杏。有大樹情結的我,看見大樹就想拍照,結果很快用光了相機裡的電池,對後來看到的大樹就只能望樹感嘆了。

出生農村的我對大樹情有獨鍾,因爲我認爲樹是和一個村莊,乃至一個地區的文明程度和富裕程度呈正相關。我的老家在蘇北農村,小時候家鄉有不少大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村頭千佛寺的千年銀杏。隨着1956年的農業合作化運動和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土地歸了集體,作爲土地附屬物的樹木也要歸集體。有的農戶趕在集體化前砍掉了自家的樹木,多數大樹慘遭不幸。三年困難時期隨後而來,農村缺糧少柴,僅存的幾棵大樹乃至中樹也難以倖免。唯有這棵六人才能合抱的千年銀杏,因爲太大、太神秘而得以存活。

千百年來,阿里山的民衆守護着這些樹,甚至像神一樣的供奉。如今,這些大樹已經成爲全體臺灣民衆的共同財富。

花蓮生態保護詮釋的是如何處理好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幾十年前,在花蓮經濟還比較落後時引進的水泥廠,無疑給花蓮的發展做出過貢獻。當花蓮進入需要改善環境,發展觀光事業的時代,該如何處置這些水泥廠呢?關廠停工,無疑是最簡捷可行的辦法,但是對不起曾爲花蓮經濟做出過貢獻的人們。

十年前我在江浙一帶曾到過多家水泥廠,留下的印象就是到處都是煙塵。花蓮的做法確實令人稱道:他們對水泥廠進行技術改造,將水泥生產對環境的影響降低,並在四周種了很多樹木。如今周圍綠樹環抱,近在咫尺則建了一座蝴蝶園。蝴蝶對環境非常敏感,一旦環境遭到污染,極易生病死亡。實行的結果是水泥正常生產,蝴蝶正常生活。看到這樣的情景,遊客們無不讚嘆。花蓮人創造了一個發展經濟同時保護生態的典範。

在墾丁國家森林公園,我看到了十分豐富的植物資源,其中有不少從未見過的樹木,不愧是世界八大實驗林場之一。

有機會的話,我會再到臺灣看看朋友口中那如同神一般的深山大樹。(錢筱林/退休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