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愛掛急診?醫師列5大「優點」:錯在太強又便宜
▲王澤倫醫師指出,臺灣急診崩潰不能怪病患,應該要檢討到底是誰讓急診價格變得這麼便宜又容易取得。(示意圖/東森新聞,下同)
網搜小組/黃翊婷報導
流感疫情大爆發,病患幾乎塞滿各地醫院的急診室,甚至還有民衆心急家人等了1天都沒牀位,而與醫護人員發生口角。不過,臺灣醫療的「急診」問題儼然不是一夕之間造成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王澤倫在臉書提出臺灣急診的5大「優點」,「現今急診的崩潰與第一線醫護人員出走的現象,不是病患濫用資源而是『價格』。」
王澤倫醫師提到,5日急診室外科就他一位醫生,結束12小時的工作大約看了50位病患,但其中真的有需要的只有10多位,其他30幾人就診的原因則是不想自己換藥、擠痘痘流血等,「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現象是因爲臺灣急診的優點太多。」包括可以省去不知道要選哪一科的「多功性」、隨時可以來的「可近性」、平均12分鐘就可以安心返家的「速看性」、什麼都能檢查的「多樣性」,以及在健保給付下相對便宜的費用。
王澤倫指出,雖然現在有不少人在討論病患浪費醫療資源的議題,「但能快速解決病人的問題,其實也是一種高效率的醫療模式,醫院勢必得接受。」況且大部分掛急診的民衆是真的覺得自己有需要,加上政府的「低價」鼓勵、對醫護人員高標準的「醫德」要求,纔會導致現今急診崩潰以及第一線醫護人員出走的現象,「長期下來之後,想再用任何宣導政策去圍堵一定都沒用,就像用紙去做黃河的河堤,怎麼可能不氾濫?」
除了急診費用價格低的問題之外,王澤倫說,每一個季末醫院因爲達到健保局給的總額額度,爲了不虧錢會採取「限掛」,「連我自己掛號有時候都要等上1個月,那些有需要的病人不往急診跑要去哪?」愛去急診不是病患的錯而是制度,該檢討的應該是誰讓急診變得這麼便宜又容易取得,「臺灣急診錯在太強大,而使用的人多、服務的人少,當然品質就會越來越差,對重症病人的生命保障也會越來越少。」
臉書原文如下:
1個打50個。
昨天急診下診,12個小時,外科就我一個醫生上班,累計看了50個外傷病人,包含4個外傷重症、3個送加護病房、2個送開刀房。我的第一餐早上7點多,第二餐是晚上6點,中間就靠着一瓶寶礦力水得,而很多護理人員也是都很晚才吃到午餐,應該也都忘記去尿尿。
50個病人裡面真的有需要來急診的,大概只有10來個。那其他30幾個是怎樣......裡面包含一個多禮拜前車禍現在手痠酸的、昨天被打巴掌今天頭有點暈暈的、不想自己換藥跑來急診換的、車禍沒事但警察請他來照個X光的、自己擠痘痘擠到流血的,以及白天要上班晚上才能來看的。
因爲臺灣的急診有太多優點,使人不得不來啊。至少有以下幾個:1.多功性:急診醫師各科基本初級到中級問題都有辦法處理(除了有些太爛的就不說),而大多數的疾病也都不需要到專科醫師等級的程度纔有辦法處理,所以病人來了之後,大部份都可以在急診得到適度的治療,所以病人省掉選醫師不知道要看哪科的煩惱。
2.可近性:想來隨時可以來,可以吃飽再來,可以睡醒再來,可以無聊來一下,半夜睡不着也來一下,而且大部分也都不需要等太久,不用在門診傻傻的排隊,而且不用擔心無法掛號的問題。
3.速看性:就拿昨天的急診爲例,扣掉那4個重症病人1個人花掉約40至50分鐘的時間,剩下的病人平均從掛號,看醫生,處理縫合傷口、打針、打點滴、換藥、照X光、心電圖、開藥、照會專科醫師、預約回診以及衛教,1個病人平均12分鐘,我們急診團隊就可以完成全部的治療讓他們安心返家!
4.多樣性:急診什麼檢查都可以做,從各式各樣的抽血、X光、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甚至到核磁共振,也不太需要排時間,做完馬上有醫師幫你看報告,不用等啥下次門診再看報告這檔事。如果有特別問題,還可以幫你照會各個次專科的醫師,真的是從外太空看到內子宮都可以,如果有主治醫師願意收住院,還可以快速排牀。
5.超便宜:除了一些很複雜或是很嚴重的疾病,在健保的給付下,區域醫院1個人大概500至800臺幣,醫學中心1個人大概800至1000臺幣,就可以繳完全部的費用,對於一個一秒鐘幾萬上下的現代人來說,實在太便宜啦。
衛福部想要宣導請民衆不要小病就來急診,要先去看家醫科、要落實轉整制度,個屁,聽我這樣說完之後自己都很想大小病都來急診!好看、便宜、安全又快,臺灣急診功能這麼強大、服務這麼多元,不可能有人會捨棄這麼好的現成資源,不用纔是傻子。
我是覺得其實能快速解決病人的問題也是一種高效率的醫療模式,甚至是一個大都會人口集中區醫院會逐漸發展出來的模式,麥當勞都有得來速了,醫院也必須逐漸接受這種模式,尤其是臺灣健保養出的沒事就往急診跑的民衆們。但是,不能再用20、30年前的人力配置跟思維來處理現在急診的病人量,也不應該一直收取讓民衆覺得超級物超所值的費用,臺灣病人繳費是800塊臺幣,美國病人繳費可能是800塊美金,而且效率更差。
而以目前這樣的價值,我覺得急診費用收個3倍都還太便宜。而且現在有買私人保險的人太多了,急診費用調漲,荷包受傷的應該不會是民衆,而是保險公司,我覺得這應該纔是急診費用無法上漲的一個很重要原因,總覺得背後有一隻手在操作醫療費用這件事,以及利用媒體帶起醫療費用提升是醫療人員愛錢的風向。
民衆應該要有一個認知,多一點醫療費用,可以讓醫院比較願意多請一個醫生以及其他醫療人員,讓你的生命安全更有保障,而且可以讓你看病等待的時間更短。你想,一個急診如果只有一個醫生,外面有7、8個輕症病人在外面鼓譟着要快點看病,正在搶救嚴重傷患的那位醫生可以好好的花時間思考爲他保命的下一步嗎?那如果像我昨天一樣一次來2個呢?
很多航空公司的快速通關服務價值好幾萬臺幣,還是很多人搶着買,因爲花錢的人除了要滿足他們基本的需求外,更要讓他有一種跟別人與衆不同的優越感,再給他們一張鑽石無限卡更是爽翻天,通關還會笑。我想我應該來推行一種輕症白金卡跟無限卡,年費3萬,卡片本身代表無限尊榮,來急診只要沒有重症的病人都可以禮遇優先看診,而且還是我本人親自診治,還有專人幫忙領藥以及繳費,用這張刷卡還有醫療費用95折優惠,而這些付出的年費可以更提升持卡人醫療服務品儀以及安全,兩邊都開心。民衆跟急診不應該是對立的,應該是合作的夥伴,讓彼此的品質互相提升,該對抗的是畸形的健保局跟收錢彎腰、給錢刁難的保險公司。
當大家都不想花錢的時候,應該想起常聽見的一句話,「免費的最貴」,你想要省錢,當大家都可以輕輕鬆鬆去急診而又沒有足夠的醫師的時候,後果就是無法讓醫生有時間仔細看你的病,有一天,省掉的可能是自己的生命健康,而有什麼比生命價值還貴呢?昨天累癱的急診有感。
★文章內容已獲王澤倫授權提供,未經同意不得摘編。
剛剛急診下班,今天兩個醫生上班品質真好。原本只是要寫一下昨天上班的感想,想不到被記者朋友們"無告知"之下宣傳給大家,難怪閱讀量應該是平時的十倍以上,有點嚇到。媒體果然是第四權,非常有力。而自己的想法會被大家分享,某個程度上也是很多人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