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從偉大到衰落

在進入數字音樂時代之後,索尼發展理念技術轉型方面的傳統並保守,眼看着被注重用戶體驗、嫁接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喬布斯顛覆了遊戲規則

索尼10月22日宣佈停止Walkman卡帶機的銷售,最後一批貨生產於今年4月份,並且不再繼續出貨。

1979年,索尼發佈首款卡帶機Walkman,而後迅速風靡全球,銷售量高達2億多臺。此後的31年,Walkman經歷過熱銷掙扎,終於在今年10月謝幕

今天的Walkman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呼風喚雨的Walkman了,今天的索尼也不再是當年的那個能夠力挽狂瀾的索尼了。Walkman最尷尬的境地莫過於,在人人都在仰慕、崇拜蘋果的iPod時,已經很少有人還記得,索尼的Walkman纔是移動音頻隨身聽的締造者

Walkman的輝煌

時光荏苒,雖然索尼公司已經華麗轉身,成爲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娛樂集團公司,T系列數碼相機、VAIO筆記本電腦、PSP遊戲機等衆多產品人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全球最大隨身聽製造商的地位,在三十年間卻始終無人撼動。1979年,索尼讓世人記住了一個名字“Walkman”,從此,這個名字傳遍全世界,傳進千家萬戶,形成了索尼的獨特文化,也成就了索尼的今天。

《做文化研究——索尼隨身聽的故事》的作者斯圖爾特·霍爾在書中如此寫道:“隨身聽進入了我們的文化,代表着高科技、現代化、典型的‘日本化’。”

在Walkman問世之前,人們只能在家裡或在汽車中用立體聲錄音機欣賞音樂。而事實上,磁帶播放器並非是索尼的專利。世界上第一臺磁帶播放器出現在1963年,當時是荷蘭的飛利浦公司爲秘書和記者研發了這一產品。

隨後,索尼照葫蘆畫瓢,在1978年推出了一臺名爲TC-D5的機器,儘管易於操作,音質也不錯,但它太沉了,而且竟然要賣到1000美元左右。

索尼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井深大無法忍受這個缺陷。

“我又要出差了,但是我不打算再使用笨重的TC-D5,可不可以在Pressman上放入立體聲電路?”1978的某一天Sony公司的名譽會長井深大對副社長大賀說的一句話被大賀傳達給了錄放機事業部長大曾根幸三,而大賀萬萬沒有料到正是這句無意間說出的話在幾十年後的今天竟然改變了全世界人對待音樂的看法。

沒有任何可供參考的先例,這是一個創造歷史的過程。接到命令的工程師信利一邊想象一邊一筆一畫的繪製出了Sony的第一款便攜式磁帶機。幾十年後,當信利在退休後接受採訪回憶起這段歷史的時候說:“我會閉上眼睛想象我們的產品,想象慢跑的人帶着Walkman時產品的接口怎麼活動,想象怎麼讓產品融入人們的生活。”

第一款索尼磁帶隨身聽在1979年7月1日問世。當時索尼給它取了一個並不響亮的名字,叫做TPS-L2。和我們現在所想象的不一樣,這個銀白相間的小傢伙並不是一上市就大受歡迎,而是正好相反,一開始大多數人對這個沒有錄音功能的磁帶機並不看好,人們覺得這樣一個不具備錄音功能的磁帶機相對於市場上的其他功能強勁的磁帶機並不具有競爭力。

但幾個月後,人們漸漸的發現了TPS-L2的優點:這個僅重390g,與小詞典一樣大的磁帶機能讓人們在散步和做有氧運動的時候很方便的攜帶。相比那些笨拙的老式錄音機,TP2-L2更能滿足希望隨時隨地享受音樂的人。這正應驗了TPS-L2上市前當時的會長盛田昭夫說的一句話:“這個產品,可以滿足一整天都喜歡聽音樂的年輕人。而且可將音樂帶出門。不需有錄音功能,只要做成附耳機的播放專用機種就足以暢銷了!”

索尼的時代

後來,正如當時世界流行的Superman一樣,Walkman也由島國日本開始流傳到全世界,並且在今天Walkman的理念也還在影響着街上每一個戴着耳塞年青人

1986年,“Walkman”出現在了牛津英語辭典中,演變成了一個正式的英文單詞

東京的店面終於出現了Walkman,隨即被一搶而空——索尼公司預計一個月內可以賣出5000臺,但事實上,頭兩個月就賣出了5萬臺。這種被瘋狂搶購的情況,現在也許只能在蘋果的iphone 4上覓得蹤跡。

從那以後,人們與音樂的關係發生了質的變化。在當時,磁帶更符合流行音樂的方向:可以任意使用,並且可以自我破壞。毫不誇張的說,整個20世紀80年代都是索尼Walkman的年代,儘管愛華松下東芝一直在其身後緊追不捨。

《時代》週刊報道,1987~1997年的十年間,因訓練和運動購買索尼隨身聽的人數增加了30%。年過60的索尼曾被當代著名管理專家吉姆·科林斯譽爲基業長青公司的典範。

索尼不斷改善自己的隨身聽產品,例如加入調頻功能,甚至還推出了依靠太陽能運行的隨身聽。

但所有這一切,都無法阻擋數字時代山雨欲來的趨勢。人們正像當初追隨索尼隨身聽一樣,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習慣。

被超越的索尼

索尼曾經是一家偉大的公司。

它研發和生產的Walkman創造了總銷量2.5億臺的奇蹟。早在蘋果創立iPod+iTunes模式之前20年,它已成功地把自己的產品線從硬件(消費電子)向內容(音像和遊戲)延伸;早在三星正式提出數字化融合之前10年,它就已清楚地意識到設備和內容從模擬向數字轉化的必然趨勢,並研發出比MP3播放設備性能更好的MD。

1995年,索尼甚至考慮過收購蘋果,當時如果它願意,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將蘋果收歸旗下。

然而,在進入數字音樂時代之後,索尼在發展理念和技術轉型方面的傳統和保守影響了此後的市場發展。

“不知什麼時候還能再推出像隨身聽那樣的商品?”爲索尼效力40多年的索尼中國前董事長高筱靜雄曾經充滿期待,這也恰恰暗示了索尼缺少符合期望值的產品現狀。

如今,索尼在過去稱雄領域裡舉步維艱,蘋果公司的iPod和iPhone打敗了Walkman隨身聽和索愛手機,微軟和任天堂則分別奪走了遊戲機市場不小的份額,韓國的三星和LG更是後來居上。索尼在2006年率先推出了電子閱讀器,亞馬遜(Amazon)卻在兩年後攜 Kindle 電子書不期而至,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主要原因是它有一種索尼閱讀器所不具備的功能:可下載書籍、報紙和雜誌的無線鏈接,更別提蘋果公司最新發布的iPad。那個曾經不斷推出革命性產品,備受消費者追捧的索尼在人們心目中消失了。

2001年10月,蘋果推出第一代iPod,旋即掀起一場新視聽革命。就像當年的索尼,蘋果迅速成爲全球便攜式音樂播放器市場的領導者,索尼淪爲配角

在這裡,有必要提及一則坊間趣聞。當年喬布斯和斯考利(蘋果前CEO)去日本拜會索尼的創始人盛田昭夫之時,對方送他們一人一個Walkman,喬布斯對此愛不釋手,對索尼公司也興趣盎然。“那時的索尼是喬布斯的參照。他確實想成爲另一個索尼,不是IBM,不是微軟!”斯考利回憶說。

正如索尼如日中天之時人們探尋“誰是下一個索尼”一樣,現在一個被反覆問詢的問題是“誰將成爲下一個蘋果公司”?

如果你可以清晰地記得過去十年間所發生的一切,就可以發現,很少有一個行業如IT、數碼、互聯網領域一樣,擁有如此多的想象空間和革命餘地,他們不斷地挑戰、改變甚至破壞行業的既有版圖,但爲世界帶來的理念是統一的:更快、更好、更便捷的服務。

敢於編織與實現夢想,是這個行業得以發展的動力與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