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保生:八一精神永存

10月20日,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軍體訓練中心在召開的調整改革部署大會上宣佈:“保留部分軍事特色鮮明的專業項目隊,不再保留羣衆性強、社會資源豐富的競技體育項目隊。軍隊不再參加全國綜合性體育運動會和單項賽事。”當天向中國籃協致函告知“八一男女籃不再參加CBA、WCBA聯賽。”

有着69年光輝歷史的八一男女籃就這樣告別了中國籃壇。八一男女籃在這69年間始終伴隨着新中國籃球運動發展的步伐,爲中國籃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幾代八一籃球人莊嚴兌現了“爲軍旗添彩,爲祖國爭光”的豪邁誓言

在這樣一個難忘時刻,作爲一個老籃球媒體人,我的心情難以平靜,一種依依難捨的滋味涌上心間,69年間八一球隊走過的征程似電影鏡頭般在腦海裡掠過。八一籃球隊雖然不再存在,但八一精神永存!這69年間八一男女籃獲得的全國冠軍次數不必贅述,經過數日的思考、回顧和整理後,我只想說說對八一精神的個人理解,不盡完善之處歡迎指正。

什麼是八一精神?有句順口溜說得很好:“八一籃球隊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拼搏,特別能奉獻的一支戰鬥隊。”這“四個特別”還可以細述爲:“有着高度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宛如一人的團結合作,具有勇猛頑強團結拼搏的一往無前的戰鬥作風和精湛技藝,永不言敗,永不放棄的意志品質,不斷創新技戰術,勇攀高峰。”其核心就是在責任感、榮譽感、使命感的激勵下,爲軍旗添彩,爲祖國爭光!八一精神是幾代教練員、運動員用心血和智慧打造的,不同時期賦予不同的內涵,既是軍隊競技體育的精神財富,也是中國籃球的精神財富,應該得到繼承、發展與弘揚。

一、  開創快速打法先河

八一男籃是在1951年9月12日正式成立的,是全國第一支成立的籃球專業隊,首任教練是牟作雲先生,但很快牟先生就調到國家體委工作,接過其教鞭的是唐寶堃,首任隊長是餘邦基。建隊初期,球隊駐訓條件非常簡陋,教練和隊員租住在東絨線衚衕86號院,訓練要步行到公安部后街院內的兩塊土場地。球隊增加新隊員後,曾搬到先農壇體育場看臺下的房子裡,那房子淨是縫兒,颳風進風,下雨進雨。在這樣的艱苦環境裡,球隊首先進行了爲革命打球、爲軍隊打球、爲祖國爭光的理想信念和集體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教育,進而培養團結協作、勇猛頑強、打不爛、拖不垮的作風,從而使球隊很快就面貌一新,教練和隊員都把球場視爲戰場,呈現出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

圖爲1951年八一男女籃合影,同年八一男女籃正式成立。

在上世紀50年代,剛組建的八一男籃技術水平較低,打不過由京城業餘高手組成的京聯隊、體聯隊,跟津滬的一些強隊也對不上牙。那時比賽規則對控球時間沒有限制,也沒球回後場一說。京津球隊控球能力好,炫耀成分居多,因而進攻緩慢。八一男籃在與波蘭國家隊比賽失利後受到啓發,再聯想1950年底訪華的蘇聯隊打法,教練唐寶堃和張子沛意識到必須進攻提速,隊長餘邦基也倡議球隊應向快速、靈活、多變的方向發展。集思廣益之後,球隊確立了以快爲主,打對方立足未穩的戰略思路。在此基礎上,兩位教練把球員特點組織到戰術中,人盡其才,形成拳頭。由守轉攻,餘邦基快速推進,兩翼快下,中路跟進,發起如潮水般快攻

“以快爲主,打對方立足未穩”的創新打法很快收到實效。在1953年舉行的全國籃排網羽四項球類運動會上,八一男籃一路橫掃折桂,場均得分從1951年的56.57分提高到148分之多,快攻打法令各隊望而生畏。兩年後,八一男籃在與中央體訓班男隊(國家隊)進行的一場表演賽中,居然以101比52大勝。此後在與東歐一些國家隊交鋒後,八一男籃繼續堅持學習借鑑的態度,形成了攻守兼備、靈活、多變的打法,在中國籃壇獨樹一幟,從1957至1964年連奪7年全國甲級聯賽冠軍,這也是八一男籃在中國籃壇建立起的第一個“八一王朝。”

二、小個也能打敗大個

在建立第一個“八一王朝”的過程中,八一男籃不僅不僅重視對球員身體素質和專項能力的全面提高,而且進一步加強了戰鬥作風的培養。更重要的是根據歐洲籃球的發展趨勢,從中找到了適合中國球員特點的發展之路,不斷進行技戰術的大膽創新探索,走在了全國籃球的前列。餘邦基退役後轉爲教練員,執教業績十分顯著。在“沛公”張子沛的精心輔佐下,八一男籃不僅爲國家隊輸送了數名優秀球員,且在中國籃球59高峰期做出突出貢獻。爲此,賀老總在一次國際比賽結束後對餘邦基說:“中國有大軍事元帥,還要加上你這個‘籃球元帥’!”

1960年,周總理接見前蘇聯俄羅斯男女籃球隊和八一男女籃球隊時的合影

這一時期的八一男籃不僅保持了以快爲主的特長,還在緊逼防守、中距離跳投等方面得到補強,打法更趨於靈活多變,在一系列國際比賽中取得不俗戰績。經典之戰就是在1962年5月以駐京部隊之名與來訪的蘇軍紅星隊的那場比賽。蘇軍紅星隊擁有巨人中鋒2.18米的克魯明,組織後衛是速度奇快、突破能力出衆的阿拉切強。論兩隊的實力,紅星隊居上。怎麼能夠做到以弱勝強?餘邦基和張子沛在研究透徹彼我之後,制定出了“鎖住龍頭”與“困住巨人”的防守策略,外線隊員輪番黏住阿拉切強,內線隊員前後包夾克魯明,切斷“龍頭”與“巨人”的聯繫,以主動積極的針對性防守,創造防守反擊的機會。落入陣地戰,則以移動穿插及掩護、突分等配合,製造出投籃良機。40分鐘激戰之後,駐京部隊以60比55獲勝。“小個也能打敗大個,”張子沛這句對此戰役的高度概括便傳爲中國籃壇的名言佳話。

三、視“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爲己任

八一男籃建立的第二個王朝是在上世紀70至80年代。受“文革”影響,八一男籃於1969年解散,1973年重建。重建後的八一男籃教練是馬清盛,老“沛公”張子沛依舊輔佐。“文革”中解放軍在全國各地徵召了很多文體兵,這其中就包括擅長籃球、且有培養前途的中學生。這些有文體特長的中學生進入部隊不光是參軍光榮,更在於免去了上山下鄉之苦。回憶這段往事,可以說軍隊在客觀上保護了一批有潛質的文體人才,畢竟那時的文藝團體和專業體工隊很多都已經解散。

在這20多年間,八一男籃的功績不僅在於第三、四屆全運會連續稱雄,也不在於拿了幾個全國冠軍,而是在於中國奧委會恢復了國際體育組織合法席位以後,中國男女籃在征戰亞洲和世界大賽中,八一男女籃做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1974年9月,中國男女籃首先角逐了在德黑蘭舉行的第七屆亞運會,由於久未參加洲際大賽,既不瞭解對手,也缺乏國際比賽經驗,中國男女籃雙獲季軍。但是,在一年後的亞錦賽上,首次參加此項賽事的中國男籃在錢澄海的率領下,以9戰全勝的戰績奪冠,12名隊員中就有八一隊的朱家志、徐政文。也正是從這一屆起步,中國男籃連獲5屆亞錦賽冠軍,確立了亞洲籃壇霸主的地位。穆鐵柱吳忻水、朱家志、徐政文、郭永林匡魯彬、邢偉寧、馬佔福、李玉林等八一隊員和教練錢澄海、馬清盛、張子沛等踐行了“爲軍旗添彩,爲祖國爭光”的豪邁誓言。在這5屆比賽中,最驚心動魄的莫過於1979年的名古屋大戰,在與日本隊、南朝鮮隊進行的關鍵之戰中,李玉林等八一隊員在決勝關頭髮揮了作用。

在中國男籃實現亞錦賽五連冠之後,錢澄海率隊雖然沒能摘取第六個亞錦賽冠軍,但及時吸取教訓,將陣容變回“兩大三小,”在1986年首次擴軍爲24隊的世錦賽上獲得第九名。這是錢澄海執教中國男籃16年中取得的最好成績,因而國際媒體稱之爲“東方曙光。”12名隊員中有八一隊的張斌、黃雲龍、王非

中國女籃則在楊伯鏞的統領下,在1983年世錦賽和1984年奧運會的較量中雙獲銅牌,八一隊的陳月芳、鄭海霞立下戰功。

八一隊員在爲國爭光努力奉獻的同時,還楊威國內籃壇。八一男籃在主帥馬清盛的悉心調教下,主力陣容以穆鐵柱爲核心,輔以吳忻水、匡魯彬、郭永林、邢偉寧,這是一箇中鋒在國內高度絕對居第一的陣容,但是八一隊仍能堅持內外結合,高快結合的靈活多變的打法,穆鐵柱摘下後場籃板球發動的一傳快攻,令各隊防不勝防。充分發揮穆鐵柱鎮守籃下的優勢,八一隊的聯防讓各隊頗感頭痛。

在那個時期,讓球迷津津樂道的是八一男籃在首都體育館兩勝來訪的美國大學生隊。該隊雖然沒有穆鐵柱那麼高的中鋒,但全隊有9人在2米以上,平均身高2.01米。年輕、身體素質好、技術精,是其優勢。怎麼迎戰這樣的強隊?馬清盛和張子沛細心商議後,分析該隊有兩條不利因素:一是臨時組隊,沒有形成合力;二是他們不適應聯防,擅長的是人盯人,雖然是彼強我弱,但這是場遭遇戰,如八一隊能揚長避短,有可能出奇制勝。

吳忻水與阿的江

在迎戰美國大學生隊的首戰中,八一隊堅持以我爲主,內外結合,高快結合,聯防防守質量高,竟然以104比96獲勝。失利後的美國大學生隊不服氣,要求再賽一場。再打一場,八一隊沒把握還能贏。不打吧,中國人的顏面何在?在多數人信心不足之際,張子沛卻慢條斯理地分析道:“兵法講究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通過首場較量,我們可以說做到了知己知彼,而美國隊沒有做到知己知彼,他們個人能力是強,但短時間難以形成一支有力的拳頭,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要求加賽,說明他們沒重視我們,現在又急於贏球,必然會犯錯誤,而我們已經贏了一場,心理上應占優勢,只要我們做好各方面的應對,仍然有機可乘。”“沛公”絲絲入扣的分析,增強了全隊再戰的勇氣和信心。馬清盛向衆將佈置道:“要繼續敢於發揮鐵柱身高的優勢,根據場上形勢,適時加強內外結合,要敢於插到籃下,打近身拼刺刀,但前提是外線要扯開,給籃下強攻創造機會。”,對首戰腳踝扭傷的吳忻水,馬清盛堅定的說:“你不僅要帶傷出戰,而且賽前要往傷處打麻藥,做準備活動時要咬牙故意加速衝刺,迷惑美國隊!”

在第二場較量中,準備工作充分的八一隊在上半場戰成37平的緊張形勢下,下半場打的沉着有序,郭永林、匡魯彬、邢偉寧三人加強了大範圍移動,從而爲鐵柱製造出很多強攻時機。鐵柱得球后也不急於投籃,而是審時度勢給隊友創造了很多空切機會。美國隊見狀急躁了,個人強攻多了,但成功率並不高,特別是破聯防的辦法實在是不多。最終,八一隊以72比69再勝美國隊。“沛公”在總結這一時期的八一隊打法時,精闢的概括爲:“一點死,兩點活,三點以上變化無窮。”從張子沛的概括中,我們可以看出八一隊的教練始終以古代軍事家孫子兵法、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和哲學理論爲指導,緊密結合籃球運動的特點規律和八一隊實際,對技戰術不斷深鑽創新,從而使八一隊在比賽中從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看到不利,變被動爲主動,因勢利導,從而奪取勝利。

四、爲“歷史性突破”立下戰功

時光很快就到了90年代,改革開放已經初見成效,中國競技體育已經步入獎牌大家。中國女籃在1992年的巴塞羅納奧運會上斬獲銀牌,創中國籃球歷史最佳戰績。12名隊員中有八一隊的鄭海霞、李昕。主教練李亞光擔任四川省體委副主任後,陳道宏接任中國女籃帥印,率隊在1994年世錦賽上奪得亞軍,創下此賽事的歷史最好名次,八一隊隊員鄭海霞、李昕再立新功,鄭薇亦作出貢獻。鄭海霞還榮膺MVP。

中國女籃連傳捷報,對中國男籃是助推與激勵。蔣興權在訓練中堅持“三從一大”效果顯著,在1994年世錦賽上首次打進八強,八一隊的阿的江、張勁鬆劉玉棟發揮了作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接任主帥的宮魯鳴,統領中國男籃躋身八強,再次實現歷史性突破。八一隊新星王治郅李楠、劉玉棟又一次兌現了“爲軍旗增彩,爲祖國爭光”的豪邁誓言。

五、改革路上再創輝煌

雖然中國女籃和男籃在世界籃壇奏響凱歌,但國內籃球並不景氣,受“金牌戰略”影響,不少地方的籃球隊解散,部隊一些籃球隊亦也因編制而撤銷。專業籃球向何處去?中國籃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楊伯鏞,決心借中國男女籃突破歷史之東風,把籃球推向市場,探索從專業隊向職業俱樂部過渡的改革之路,國家體委批准了這一改革申請。於是跨年度的主客場賽制——全國男籃甲A聯賽於1995年11月揭開戰幕。此前,還在當年2月進行了全國八強賽暨開創季比賽,目的是爲新賽制探路。

2007年王治郅帶八一隊獲得最後一個總冠軍

在籃球改革之路上,八一隊又一次走在了全國前列。王非統領八一隊首先在八強賽上毫無懸念的以全勝戰績奪冠。之後,他又率隊取得CBA聯賽的“四連冠。”王非赴美學習後,張斌、阿的江先後掛帥再奪4個總冠軍,從而以8冠的驕人戰績建立起第三個“八一王朝。”這個王朝不同於前兩個王朝,在CBA聯賽允許鼓勵引進外籍球員後,與八一隊爭冠的對手實力日益強大。外籍球員中既有歐洲的,也有美國和亞洲的,其中美國球員佔了絕大多數,這些美國球員攻擊能力極高,有的曾征戰過NBA。始終以全華班出戰的八一隊,雖然對手是4節4人次,但美國球員出衆的身體素質和得分能力,都給八一隊帶來了極大威脅。是威脅更是挑戰。八一隊認真研究對手長短,在防守上採取不同方式應對,努力限制其特點的發揮,進攻則設法多增加幾個火力點,創新技戰術變化,堅持小、快、準、狠、變的風格。以變應變,見招拆招,攻堅克難,續寫了新的輝煌。在建立第三個王朝的征途中,“追風少年”王治郅、“戰神”劉玉棟、“小李飛刀”李楠、“拼命三郎”張勁鬆、“聰明小個”範斌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創建第三個“八一王朝”時期,八一隊的李楠、陳可、張勁鬆、莫科、王治郅、王磊等分別爲中國男籃分獲雅典和北京奧運會第八名做出貢獻,八一女籃在獲得WCBA聯賽5個冠軍的同時,也向國家輸送了一茬茬優秀球員,其中隋菲菲、陳楠、張曉妮、邵婷婷爲中國女籃在北京奧運會上名列第四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因無法引進外籍球員,自2012年起八一男籃每況愈下,八一女籃也逐漸退出爭冠行列,直到2018年與瀋陽軍區隊合併後,才進入與廣東隊爭冠的總決賽,最終屈居亞軍。在南昌的這一次激戰,竟成了八一女籃的謝幕。

叱吒風雲馳騁籃壇,69年曆史就此收篇。但是,往事並不如煙,八一隊的奉獻融化在八一軍旗上,鐫刻在中國籃球史冊中。致敬!八一籃球隊!八一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