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北極星黎明”發射,將現私人太空行走

四人的“北極星黎明”任務於今晨(9 月 10 日)早些時候發射,旨在創造一些航天曆史紀錄。

“北極星黎明”由 SpaceX 的“獵鷹 9 號”火箭搭載,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KSC)具有歷史意義的 39A 發射臺升空。39A 發射臺也曾是 NASA 大多數“阿波羅”登月任務的發射地,這些任務是最後一批飛行距離與“北極星黎明”宇航員相同的載人任務。

火箭從發射臺呼嘯升空,其九個梅林發動機在 KSC 周邊平靜的水面上投下極爲耀眼的光芒,直入雲霄,直至發動機的光芒於天空中消散,化作羣星中又一個閃爍的光點。

此次發射原本定在 8 月 26 日,但SpaceX放棄了那次嘗試,以便進行更多的發射前檢查。第二天的嘗試因任務團隊發現支持“獵鷹 9 號”的設備中有氦氣泄漏而被取消。其後,由於惡劣天氣,發射多次被推遲,直到今天,大自然母親總算網開一面。

在發射約 2 分 40 秒後,獵鷹 9 號的主引擎關閉,助推器按計劃與二級分離。然後,助推器進行了一系列燃燒,使其返回軌跡與駐紮在大西洋的 SpaceX 自主無人船“只需閱讀說明號”對齊。發射約 9.5 分鐘後,火箭在佛羅里達州東海岸附近的駁船上着陸。

在發射後略超 12 分鐘,北極星黎明的“乘員龍”航天器與獵鷹 9 號的上級分離。

“要是沒有家鄉的 14000 位同胞以及其他所有人的支持,我們就沒法開啓這次旅程,”指揮並資助“北極星黎明”任務的億萬富翁企業家賈裡德·艾薩克曼在“龍”飛船進入軌道後不久對 SpaceX 任務控制中心說。“我們很感激。現在我們要開始工作了。”

太空艙進入了初始的橢圓軌道,其最大高度(也就是遠地點)約爲 745 英里(1200 公里),最小高度(即近地點)約爲 118 英里(190 公里)。經過幾圈軌道運行之後,“龍”飛船的遠地點將會升高到約 870 英里(1400 公里)——這比自 1972 年阿波羅計劃的最後一次任務以來任何人飛行的高度都高。

艾薩克曼之前去過一次太空。他還資助並指揮了 SpaceX 在 2021 年 9 月的“靈感 4 號”任務,給田納西州孟菲斯的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籌到了 2.5 億美元。艾薩克曼期望這次任務能夠在這個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他在“北極星黎明”號上的同伴爲首批進入軌道的兩名 SpaceX 員工,任務專家莎拉·吉利斯和安娜·梅農,以及退役的美國空軍中校斯科特·“基德”·波蒂特,後者擔任任務飛行員。四人將在太空中度過接下來的五天,在此次任務所探索的新型太空環境中完成數十項實驗。

在“北極星黎明”號進入太空的第二天起,“龍”號飛船將把遠地點降低到約 435 英里(700 公里),並保持在此位置,直至進行脫軌燃燒並返回地球。在這個高度,“北極星黎明”號機組人員將執行其任務中最關鍵的部分:歷史上首次商業太空行走。

此次艙外活動(EVA)將在任務的第三天進行。此次行動的一個主要目標是測試 SpaceX 的新型艙外活動航天服,其外觀與該公司熟悉的黑白相間的艙內活動(IVA)航天服相似,後者僅在航天器內部穿着。

“乘員龍”飛船沒有氣閘艙,因此在進行艙外活動期間,太空艙的整個內部將會暴露於太空真空環境中。因此,“北極星黎明”號的四名機組人員在太空行走期間都將穿上航天服,不過只有艾薩克曼和吉利斯會走出航天器。

這兩人將輪流從“龍”飛船離開,測試他們所穿航天服的功能和機動性。從“龍”飛船開始減壓,到艙門關閉以及艙內重新加壓,“北極星黎明”號的艙外活動總共將持續約兩個小時。

任務的第四天包含了一次“星鏈”演示;“北極星黎明”號的機組人員曾透露,他們打算通過SpaceX的巨型衛星星座向地球發送一條令人興奮的驚喜消息。

如果到此時所有其他任務目標均已達成,“北極星黎明”任務的第五天將用於準備返程回家之旅。(機組人員在任務期間還將進行約 40 項科學實驗。)

“北極星黎明”的“龍”飛船預計在升空六天後濺落,在返回地球的軌道上進行最後一系列的脫軌燃燒操作。要是一切都按計劃進行的話,“北極星黎明”機組人員將在佛羅里達海岸附近的幾個潛在着陸區之一跳傘落入海洋,在那裡,一艘回收船將會回收航天器和機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