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匙中蜜 滴滴皆辛苦
繼《與虎頭蜂共舞》之後,蜂學專家安奎教授又要與蜂共舞了。這次的舞伴換成了蜜蜂,書名是《與蜜蜂共舞》。雖然虎頭蜂與蜜蜂都是膜翅目的社會性昆蟲,兩者予人的印象卻是兩極化。虎頭蜂是蜜蜂的頭號殺手,也是會要人命的昆蟲,而蜜蜂卻是人們喜愛且樂於保護牠的昆蟲,因爲牠們是蜂蜜、蜂蠟、蜂王乳的生產者,這會讓我們聯想到味道甜美、營養豐富,養顏美容及療效的聖品。若還想知道每隻只有丁點重(0.1克)的蜜蜂的其他本事,包括生態系健康的企業管理與人類糧食的產物保險,我們可以從這本《與蜜蜂共舞》的解密大全獲得滿意的答案。《與虎頭蜂共舞》曾榮獲「好書大家讀的知識性讀物組好書推薦」,相信這本書《與蜜蜂共舞》更能受到讀者的青睞。
昆蟲是不可思議的無脊椎動物,不但物種多樣性高,還主宰人類的許多幸福甚至生存。希望安奎教授再接再厲出版有關昆蟲與人類的其他書,嘉惠他的粉絲。
四年前,我曾近距離面對一團錦簇亮麗的炮仗紅,當時觀察到一隻西方蜜蜂旁若無人、飛快地鑽進一朵盛開的炮仗花,不過一、二秒鐘馬上退出,再過幾秒鐘又換了一朵炮仗花,不過還是立即退出,如此緊湊忙碌的訪花,卻未能有所收穫,我正爲牠着急之際,牠又換了一朵花,這次鑽進去了六、七秒鐘才退出來,我推想應有所斬獲吧,誰知花粉籃竟還是空空如也!如此二十秒內訪了五朵花,平均要花四秒鐘才進入一朵花,可能只有一次有收穫。
蜜蜂可以說是所有昆蟲中研究最深入的昆蟲。一方面牠們跟我們一樣是社會性動物,另一方面是牠們是經濟昆蟲,以及維繫生態系健康的關鍵種。
一般人都把注意力放在綻放的繽紛與香氣四溢的花朵上,對於花叢間身體細小、色彩平庸、飛行飄忽不定的蜜蜂多視而不見。但是你若進一步瞭解蜜蜂的採蜜、收花粉、取蠟的行爲,你會發現更多蜜蜂迷人的、不可思議的特點。
那是一幕令我難忘的訪花鏡頭。那天我從清境農場開車下山,車子繞着霧社水庫旁的山路蜿蜒南下,我放慢車速,欣賞水庫四周起伏的山巒與遠方變幻的白雲。車子開着開着,眼前突然冒出一道長長的橘紅色花牆。高約三公尺,長約十公尺,牆上爬滿炮仗紅,沒有遊客能逃過這片聳立在眼前的花牆。我一直對於昆蟲的採蜜行爲深感興趣。野花草叢裡若無蜜蜂或蝴蝶相隨,整個景緻便有如黑白照片或幻燈片,缺乏色彩與活力。
一般說來,一個普通的蜂巢內多的話有五萬只蜜蜂。許許多多的工蜂白晝外出採蜜、花粉、蠟片。在溫帶地區的研究指出,一般工蜂多在離巢附近2公里內活動,也可擴充到6公里。如果蜜源少,甚至會飛到10公里外採蜜,而且是當天去回。一隻蜜蜂每趟要訪50-100朵花,終其一生也不過只能採0.42毫升的蜜。累積一公斤的蜜,蜂羣要訪四百四十萬朵花,共飛行九萬公里,累死約一千二百隻蜜蜂。一個蜂巢每年可以生產120-150公斤的蜜,靠的卻是小小的蜜蜂。當你享受一湯匙的蜜,這可是三打蜜蜂一生打拚來的,這難道不讓人感嘆:「誰知匙中蜜,滴滴皆辛苦。」
我們一般只能眼睜睜看到蜜蜂進進出出花朵中心,無法窺探採蜜的究竟。幸好,今年八月發表在《生物學訊息學刊》的研究給了部分的答案。蜜蜂的舌對花蜜的糖濃度異常敏感。如果花蜜的糖黏度較低(19-25%),蜜蜂用吸蜜的方式就可以取到蜜了,這正如一般科學家的認知。然而,這篇論文指出,如果花蜜的糖黏度較高(30-50%),蜜蜂的長管口器就很難吸進濃稠的蜜。不過別擔心,蜜蜂馬上改吸爲舔。當舌碰觸到濃蜜時,蜜蜂的中舌表面約一萬條毛刺立即豎起,沾滿蜜糖後,中舌縮到口器裡頭,口器把舌刺上的濃蜜吸進一個專門儲藏蜜的胃裡。
另一個有趣的延伸問題是糖含量稀或稠對蜂採蜜的影響。今年(2020)年初發表在《皇家學會互聯學刊》上的一篇論文對此問題頗有着墨。對熊蜂而言,花蜜越濃當然收穫越豐,只是採蜜的投資(即能量)也越大,回巢後吐出時也更費力。讓我們想一想,吸一口既濃又黏的溶液並非易事,而又要從一根細管吐出剛纔吸進的那濃稠溶液更是難上加難。對以靠花蜜爲生的蜂而言,吸濃蜜固然花力氣,而吐濃蜜則要花更多的力氣,因此,如何在吸與吐之間獲得最多蜜並花最少力氣,就要靠要採蜜昆蟲的本領了。
花蜜的位置與濃稀會影響到蜜蜂的採蜜行爲,採蜜是每一隻蜜蜂的每日功課。有人認爲,要蜜蜂等動物提高對農作物的授粉效率,科學家要考慮培育出特定花蜜濃度的作物品系。這是過去壓根兒沒有的想法,確實是一個作物育種學的新挑戰。
最後,昆蟲(包括蜂類)對生態系與人類有多重要?我們用兩個數字與兩句話來說明吧。全世界的昆蟲多樣性佔全世界所有動物多樣性的四分之三,估計約有九十多萬種已命名的昆蟲,其數量更達一千京只(或一千萬兆只,或一百萬的三次冪只)。科學家認爲昆蟲是地球的征服者。
所有昆蟲中直接或間接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的便是蜂類(尤其是蜜蜂)了。全世界重要的九十多種農作物,有八成是靠昆蟲授粉(其中有百分之九十二是蜂類。)全世界的四分之三的開花植物靠動物傳粉,而人類有三分之一的糧食靠動物授粉而來,此昆蟲中有八成是蜜蜂。
據說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說過:「如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只有四年的命可活。」但是,無論如何,昆蟲(尤其是蜜蜂)對人類直接或間接帶來的好處是非常巨大的,而人類必須正視當代的單一作物耕作方式、農藥的污染,還有全球環境變化,這些帶給授粉昆蟲莫大的生存壓力。
朋友,我們在餐桌上每夾三次菜入口,別忘了感謝昆蟲一次,因爲如上所述,人類有三分之一的糧食靠動物授粉而來。此外,最重要的是人人更要盡一己之力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