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中國臺灣彎道超車了,率先量產固態電池!

隨着電動汽車在全球市場的飛速崛起,電動汽車的安全性日益被重視,不過現有的鋰電池都存在容易自燃的問題,爲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全球汽車行業都在積極推進固態電池技術的發展,因爲固態電池可以解決自燃的問題,還能大幅提升充電速度。

此前在固態電池技術的較量方面主要在中國、韓國、日本和歐洲展開,但是日前卻突然有一家中國臺灣的企業宣佈推出全球首款全固態電池,這家企業就是臺灣的輝能,它的橫空出世,讓中日韓歐都頗爲錯愕。

中國臺灣的輝能於10月14日在巴黎車展上正式發佈了全球首款100%硅複合負極的電池,電池能力密度達到321Wh/kg,比當下的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都高許多,輝能還表示明年將能進一步將這款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到355Wh/kg。

輝能同時表示這款固態電池的快充技術同樣出衆,8.5分鐘就能充滿80%的電量,12分鐘就能充1000公里續航的電量,這樣的快充技術比當下的鋰電池要快很多,已很接近燃油車的加油時間了,這對於全球汽車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喜訊。

輝能的崛起,對於中日韓歐都將是巨大的衝擊,因爲固態電池技術已被視爲下一代電池技術,中日韓歐都試圖率先量產固態電池,以在電動汽車行業確保領先技術優勢,或是實現彎道超車。

中國汽車無疑是目前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領頭羊,中國汽車製造了全球七成的電動汽車,中國市場又銷售了全球六成的電動汽車,電動汽車的崛起支持中國汽車在國內市場擊敗了外資汽車,外資汽車早幾年佔中國汽車市場的份額近六成,如今外資汽車佔中國汽車市場的份額已跌至三成左右。

中國汽車成功突圍就在於中國掌握了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電池,全球前十大動力電池企業有六家是中國企業,前兩大電池企業都是中國企業,擁有核心技術和完善的產業鏈讓中國電動汽車在國內市場橫掃。

全球電動汽車的開創者特斯拉同樣依賴中國汽車產業鏈,2018年特斯拉在美國耗費了很大精力纔打破什麼產能地獄,實現產能的飛躍;然而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建廠僅用一年時間就實現量產,隨後3年多時間特斯拉的上海工廠產能已超過美國工廠,2023年上海工廠生產的特斯拉汽車佔特斯拉產能的比例超過五成。

中國的汽車產業鏈還擁有成本優勢,特斯拉的model3和model Y在上海工廠生產後,成本降低了六成以上,上海工廠的成本優勢,讓特斯拉不僅將上海生產的特斯拉汽車在中國市場銷售,還大舉出口至日本、歐洲市場,而美國工廠生產的特斯拉汽車僅在美國和加拿大銷售。

由此可見中國汽車掌控了電池產能的重要性,中國汽車要確保在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力,就得持續在電池行業保持領先優勢,而在固態電池方面,中國汽車產業鏈目前已推出半固態電池,固態電池則要到2026年左右量產。

日本、韓國、歐洲在電池行業落後,這已讓他們深感壓力,特斯拉和中國的電動汽車已在歐洲市場取得不小的市場份額,由於中國電動汽車的衝擊讓歐洲本土汽車企業備受壓力,爲了降低這種衝擊,歐洲近期頻頻對中國汽車採取加稅措施。

日本汽車同樣受到中國汽車的衝擊,日本汽車三強豐田、本田和日產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連連下滑,而其他幾家如五十鈴、馬自達等或是退出中國市場,或是排名已嚴重落後,這更促使日本希望在固態電池技術上彎道超車。

就在中日韓歐鉚足勁試圖在固態電池技術方面率先突破的時候,中國臺灣的企業卻突然宣佈率先量產固態電池,這自然讓中日韓歐汽車行業吃驚,中國臺灣的汽車產業相當弱小,電池技術此前也沒什麼出色的地方,如今卻異軍突起。

不過中國臺灣的企業弱點也是非常明顯的,中國臺灣沒有太強的汽車企業,此前在電動汽車行業又沒有基礎,固態電池量產後打開市場仍然需要市場,這就爲基礎更紮實的中國大陸汽車企業提供了追趕的空間,甚至可以通過合作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