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炒作正在消退,中國廠商已上線半固態電池

10月17日消息,電動汽車固態電池商業化的進程正在穩步推進,但分析師指出,汽車巨頭可能正處於選擇另一種革命性技術的關鍵時刻。

固態電池一直被譽爲可持續駕駛領域的“終極解決方案”。顧名思義,固態電池內部採用的是固體電解質,主要由陶瓷等材料構成,這與含有液體電解質的傳統鋰離子電池截然不同。

從理論上而言,相較於鋰離子電池,這種技術能夠在單位體積內儲存更多的電量。支持者認爲,它爲電動汽車提供了更安全、經濟、性能強大且充電速度快的電池解決方案。

汽車製造商已在固態電池研究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並與開發人員攜手合作,以期開發出可供大規模生產的自有固態電池。

以日本豐田汽車爲例,該公司表示,其目標是在2027年至2028年間實現固態電池的大規模生產。該公司還透露,近期在提升技術耐久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這意味着其固態電池有望提供長達1000公里的續航里程,並且僅需10分鐘即可完成充電。

日產汽車也在今年4月宣佈,計劃在2029年初推出應用於電動汽車的固態電池。與此同時,德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與美國電池初創企業Factorial於今年9月宣佈,雙方正攜手開發一種固態電池,並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量產。此外,Factorial還與包括Stellantis、現代及起亞在內的多家汽車製造商簽署了聯合開發協議。

據美國環境保護基金會的數據顯示,美國電動汽車的平均單次充電續航里程已接近480公里,而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則根據車輛類型及充電樁功率的不同,可能需要20分鐘至數小時不等。

能源諮詢公司Wood Mackenzie的分析師馬克斯·裡德(Max Reid)指出,固態電池正處於其漫長商業化征途的起始階段。他補充道:“顯然,固態電池的前景十分光明——它更安全,能量密度更大,尤其是充電速度更快,我們認爲這或將成爲固態電池的主要優勢之一。”

然而,儘管有關固態電池即將推出的宣傳日益增多,但分析師們對固態電池何時面市持懷疑態度。

半固態電池

裡德表示,固態電池的一個主要缺陷在於其在充電過程中會發生膨脹,且經過多次充電循環後性能會出現退化。

歐洲環保組織Transport & Environment的汽車和電動汽車供應鏈高級總監朱莉婭·波利斯卡諾娃(Julia Poliscanova)表示:“五年前,當談及固態電池時,我會感到非常振奮。但不知從何時開始,在從試點到商業化的這段過渡期內,如今似乎遇到了一些阻礙。因爲每次我在電池行業的會議上與汽車企業高管交流時,他們總是給出相同的答覆:‘我們還需要五到七年的時間。’”

她補充道:“審視當前的技術——鋰離子電池,不難發現它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一種成本更低的技術通過逐步改進,已經達到了如此出色的水平,以至於將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固態電池上可能不再那麼具有吸引力!”

然而,還有一種替代方案:半固態電池。這些電池結合了固體電解質和液體電解質的混合設計,一些分析人士認爲,它們可以作爲鋰離子電池和固態電池之間的過渡。

裡德提到,半固態電池在中國已經實現了“相當程度的”商業化。他說:“實際上,我認爲這是一種折中的技術,它可能會完全取代對全固態電池的需求。”

裡德解釋道:“鑑於西方電動汽車(EV)市場需求的放緩,以及固態電池所面臨的種種挑戰,你可能會聽到一些關於全固態電池的負面或不太樂觀的消息。然而,一旦業界認識到半固態電池是更適合未來十年過渡的技術,就會呈現出向半固態電池轉變的趨勢。”

半固態電池的研發主要由中國企業引領,其中包括全球領先的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以及衛藍新能源、青島能源和贛鋒鋰業等公司。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蔚來公司已成功推出150千瓦時的半固態電池,其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此外,贛鋒鋰業的子公司也在爲電動汽車生產半固態電池,提供的續航里程爲530公里。

鋰電池仍是未來發展方向

Transport & Environment的波利斯卡諾娃表示,她注意到中國在半固態電池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因爲任何掌握電池製造技術的人,都會致力於研發下一代電池。”

她還稱:“我認爲,與固態電池技術相比,低成本且富有創新性的技術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商業化推廣。這一定是因爲在車輛的實際應用中,當前的電池性能已經足夠出色。誠然,我們可以討論卡車和飛機的續航需求,但在日常交通工具領域,600到800公里的續航能力是足夠的。”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認爲半固態電池即將成爲主流,也並非所有人都堅信固態電池會在未來幾年內大規模上市。

10月9日,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門金屬研究主管邁克爾·威德默(Michael Widmer)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當我們談論電動汽車領域時,鋰電池仍然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它是這一領域的基石,並有可能在未來5到10年內繼續保持其主導地位。”(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