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兆元新消費模式潮
旺報社評
掃描QR code參與線上討論
雙11購物節再次見證網路力量與消費模式的改變:11月11日0點剛過26秒,天貓就迎來了流量新峰值——訂單創建達每秒58.3萬筆成交量,首日交易額達4982億人民幣(約2.14兆元臺幣),超越去年總額。臺灣電商業績同樣告捷,PChome 24h購物單日業績較平日成長6倍,新會員數成長10倍;Yahoo奇摩購物中心首日業績年增5成,醫療口罩平均每秒賣出3個,蝦皮則創造1分鐘40萬件商品成交的傲人成績。
作爲大陸經濟的晴雨表,雙11是觀察大陸經濟發展和消費趨勢的窗口。經過數十年的反覆運算更新,「雙11」所體現的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新消費關係更加明朗。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之下,實體經濟更爲深度地融入了數位化進程,加速了新消費時代的到來。在大陸雙循環背景下,擴大內需培育新消費的意義不言而喻。
一是加速技術更新。「雙11」面對的是數十億計消費者短時間內在大數據、物流、直播、金融數位化等新基建領域的峰值壓力,它衡量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數位基建的穩定性和普惠能力。
數位基礎建設所帶來的不僅是更爲廣闊和便捷的消費管道,也在改變商品的呈現面貌和購物體驗。比如VR場景所獲得的立體、真實在線體驗。「雙11」雖是峰值測試,但民衆購物日益網路化已成趨勢,對技術反覆運算的要求水漲船高,包括5G網路、供應鏈數位化、智慧物流等。大陸「十四五」規畫建議將創新置於關鍵位置,從國家戰略層面和企業層面鼓勵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奠定新消費的基礎。
二是促進實體經濟與數位經濟的融合互促。「雙11」始於阿里巴巴,興盛於淘寶、天貓、京東、蘇寧、拼多多等多個網購平臺,展現的卻是數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攜手並進。一方面,「互聯網+」盤活了實體經濟,電商平臺成爲了衆多企業數位化的孵化器。現在,不僅日常消費品,連房子、汽車都在網購平臺賣。
今年「雙11」,僅阿里平臺就至少有25萬個品牌、500萬海內外商家參與;許多外貿企業、產業帶工廠、農產品商家等中小企業首次參與。另一方面,在線銷售的火爆帶動了線下消費的火熱。許多商場近年來都在趕集「雙11」,新增客流不少。「雙11」千億甚至兆級別的銷售量背後,是數位經濟搭臺牽引下實體經濟不斷創新升級的市場共贏過程。
「十四五」規畫建議對數位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都做出了肯定和新佈局,鼓勵兩者繼續攜手、穩健前行。
三是順應新消費關係,做產品和營銷模式的轉變。今年上海進博會上,一些參展商已敏銳感受到直播帶貨這一新業態的發展潛力,提前作了功課。聯合利華專門設立了「紅人學院」,培養和孵化直播間主播。直播帶貨在今年疫情期間發揮了巨大帶貨能量,後疫情期依然保持着高熱度,成爲今年「雙11」售貨的主管道之一。
直播帶貨改變了品牌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模式,從之前單向灌輸模式變爲雙向溝通模式,使用者甚至可以主動參與品牌建設。這反映了用戶消費觀的變化,也在重構消費關係。
市場和消費者都在變化之中,只能不斷去理解、感知和順應變化。打出「內容平臺+成熟供應鏈+直播帶貨」的組合拳,準確觸達消費者又去中心化,成爲一些品牌迅速崛起的秘笈。今年,不少廠家根據電商提供的消費大數據來優化生產,甚至針對特定需求進行定製化生產,創造了新的商業模式。消費者渴望並追求多元體驗和品質生活是大勢所趨,新消費包含了對商品高品質、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需求。
「十四五」(2021-2025)時期,在政策紅利加持下,大陸新消費將邁入新階段,對大陸與外界而言均是利多消息。對內,新消費將帶來更強勁的經濟活力,對外則將創造更大的輻射與溢出效應。大陸領導人在進博會上表示:預計未來10年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兆美元,並承諾在數位經濟、互聯網等領域持續擴大開放;推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培育外貿新動能。臺灣封了淘寶,卻封不住新消費經濟浪潮,反而傷害自己新消費時代經濟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