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11”看數字消費活力

來源:光明日報

又到一年“雙11”。今年“雙11”電商購物節提前開啓以來,人們的消費熱情持續升溫,各平臺銷售數據亮眼。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當天發佈的中國電商物流指數顯示,受“雙11”預售期、“搶先購”等活動及各地出臺家電消費補貼等多重因素推動,10月的電商物流業務量指數創近5年新高……

今年以來,一系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傳統消費穩步擴大,新型消費快速發展,消費潛力不斷釋放,數字消費逐漸成爲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今年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也強調,要培育新型消費業態。

近年來,隨着我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日益深化。與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我國已形成全球最大線上消費市場規模、最大產業數字化規模、最強數字基礎設施等發展數字消費的有利條件。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互聯網助力數字消費發展藍皮書》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超9億人;71.2%的用戶因觀看短視頻或直播而買過商品,53.7%的用戶經常收看直播帶貨。數字消費呈現全年齡段、全地域覆蓋的特點:90後、00後是數字消費比例最高的羣體,60歲及以上的“銀髮族”網絡購物使用率也達到了69.8%。農村網民線上購物比例達76.7%,甚至高於城鎮網民1.2個百分點,充分彰顯數字消費的蓬勃之勢。

今年以來,國家層面相繼出臺《國務院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等文件,均提出加快供給側和消費側數字化賦能,爲促進數字消費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撐和引導。未來,創新數字消費新場景、增加數字消費新體驗、打造數字消費新產品、優化數字消費新環境,有利於充分釋放數字消費潛力,爲經濟發展注入更強勁動能。

創新打造科技潮流消費場景。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推動消費場景升級、賦能傳統實物和服務消費等方面的優勢,加快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數字化水平的提升也將助力優化“軟環境”,進一步激發潛在服務消費需求,拓展和改善購物消費體驗,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當前,我國居民消費需求正從生存型向發展型、品質型升級。無人超市利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自助購物和結算,虛擬試衣間利用增強現實技術讓消費者可以在線試穿衣服……智能語音助手、可穿戴設備等多種智能終端的規模化普及,讓消費者能通過融合視覺、聽覺、觸覺的多模態交互技術完成下單購物,提高了消費的便捷性。大量智能算法,如智能搜索、智能推薦、智能定價在電商平臺上的大規模應用,使用戶需求能被更好理解和預測,實現了更精確的人貨匹配。此外,農戶直播、“數字人”直播等數字化業態,也正成爲打通城市與農村、連接買家與賣家的橋樑,讓農產品真正“出村進城”,爲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消費領域企業意識到數字賦能、創新驅動的重要性。智能手環廠商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學習用戶行爲,致力於爲用戶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等新服務。新能源汽車企業通過分析駕駛行爲大數據,嘗試根據用戶的駕駛習慣優化駕駛體驗和能耗表現。數字文創企業則運用區塊鏈技術保護知識產權,催生“數字藏品”等新品類。電商平臺商家通過監測和深挖數據要素,分析研判市場趨勢和消費者偏好,及時推出適應當前市場競爭形勢的新產品、新設計,實現銷量的持續提升……釋放數據、算法在推動產品和服務創新升級等方面的潛能,爲數字消費繁榮發展不斷增添動力。

培育壯大數字消費,離不開良好消費環境的營造。一方面,持續完善數字支付和物流配送等基礎設施,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推進數字支付和快遞服務覆蓋。另一方面,加強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建立健全數字消費領域信用體系。按照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數據收集和使用標準,保障數字消費中的用戶隱私安全。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爲小微企業和個人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同時,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規範數字消費市場秩序,爲數字消費營造安全、可信的市場環境。

(作者:孫辰朔系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孫亞程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