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組織裁定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非法,特朗普政府對此提起上訴
(原標題:世貿組織裁定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非法,特朗普政府對此提起上訴)
【#世貿組織裁定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非法#,特朗普政府對此提起上訴】彭博10月26日消息,特朗普政府週一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一項裁決提起上訴。該裁決認定,美國對超過2340億美元中國出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做法違反了國際規則,美國此舉令世貿組織的裁定基本失效。
9月15日,世貿組織專家組就中方訴美301關稅措施世貿爭端案發布專家組報告,認定美方涉案徵稅措施違反世貿組織義務。商務部對此迴應稱,中方對專家組做出的客觀、公正裁決表示讚賞。
相關閱讀: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22日報道,特朗普曾誓言採取強硬對華貿易政策,但幾乎沒有人認爲政策奏效了。
報道稱,當美中貿易戰2018年打響時,在亞馬遜網站銷售服裝和日用品的一家廣州公司的高級銷售經理徐豔林(音)擔心她的美國市場會崩潰。
但是,隨着企業提高價格,把特朗普的貿易戰關稅轉嫁給顧客,她的網店卻紅火了起來。
徐豔林說:“我們覺得,現在就連低端消費者都對關稅造成的價格上漲不太敏感。這可能是因爲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發放了現金補貼。”
在大約1.12萬公里外的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音響與揚聲器技術國際組織的首席執行官巴里·沃格爾說,這些關稅對美國揚聲器製造商來說是“雙重打擊”。
沃格爾說:“我們必須從中國購買的零部件的價格上漲了15%到25%。但奇怪的是,這些關稅不適用於從中國進口的揚聲器。”
報道稱,經濟分析顯示,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政策對兩國都造成了傷害。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觀察家斯科特·肯尼迪說:“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政策是史無前例的失敗。”
牛津經濟諮詢公司的經濟學家胡東安估計,與沒有爆發貿易戰的情況相比,中國經濟規模縮小了0.7%。特朗普推動技術脫鉤的影響甚至會更大。
長江商學院的教授李偉說:“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戰對許多中國企業來說有點無關緊要,因爲中國不像過去那樣依賴貿易。”
報道稱,隨着中國的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上升,加上環境和社會法規收緊,供應鏈原本就在轉移,貿易戰只不過加快了轉移速度。
雖然特朗普2019年8月猛發推文,“特此命令”美國企業“立即開始尋找中國的替代選擇”,但上海美國商會上月公佈的一項調查發現,92.1%的會員不打算離開中國。
特朗普執政4年以來,一項衡量中國商品出口單位平均價值的貿易指數只在3個月裡跌破過100的基線,也就是在新冠疫情初期和2018年的年中。現在的情況與他上任時大致相同。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牽頭的經濟學家去年估計,貿易戰使美國家庭2019年的平均收入減少了831美元。他們在另一項研究中發現,貿易戰“使股票價格下跌了6%,相當於1.7萬億美元的市值損失”。
報道指出,儘管特朗普誓言要控制對華貿易逆差,但今年9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達到307.5億美元,比2017年1月高出43.6%。
研究機構可靠來源-隆巴德諮詢公司的經濟學家羅裡·格林說:“雖然不完全是特朗普的錯,但肯定是失敗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關稅和中國的採購承諾略微縮小了貿易逆差。然而,此次疫情徹底逆轉了2019年年底略有改善的局面。”
貿易戰打了兩年了 中國的出口居然還增長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觀視頻工作室
ID:guanvideo
作者:寧南山
目前全球有兩個國家在有規模地抵制中國製造,一個是美國,一個是印度。
美國的抵制主要是在政府層面,它們通過對中國對美出口加徵關稅,以及對華爲、中興、海康、大華、TikTok乃至微信的禁令來抵制。
印度則是政府和民衆,因爲反華情緒,集體抵制中國製造。
他們禁用了一大批中國的APP,禁止中國公司參與印度的道路建設投標,還討論5G建設讓不讓中國公司參與,不少印度老百姓也在抵制購買中國製造商品。
這裡必須要吐槽一下,印度這個國家真的是有點讓人難以理解。
我看了不少印度的新聞,他們都說六月份的中印邊境衝突,印度是佔了便宜的,傷亡更少。
他們自己內心到底相不相信這個結果呢?如果相信的話,那爲什麼還要氣鼓鼓地抵制中國製造呢?
吐槽歸吐槽,今天我想集中談一談我們面對美國抵制或者說打壓中國製造正確的心態是什麼?
我把它總結爲:對手越封閉,我們越開放。
我們先來看看美國抵制中國製造背後的邏輯,說穿了很簡單:美國認爲自己是強者。強者和弱者脫鉤,一定是弱者吃虧。
它首先通過加徵進口關稅,逼迫中國的產業鏈向外轉移,同時施壓和遊說本國的企業從中國回到美國本土,或者搬到其它國家。
另外美國以國家安全的藉口抵制和制裁中國頂尖的科技企業,對其關閉美國市場大門。
而且還對其中的佼佼者華爲使用了更爲嚴厲的手段,試圖徹底地打斷華爲的技術進步。
由於美國強,中國弱,這是一個客觀的現實,所以這似乎是一個單向打擊的故事。
但是事情其實也沒有那麼簡單。
我們先看第一種形式,關稅。
它對中國產生的最大威脅是逼迫在中國生產、對美國出口的產業鏈外遷到其它國家和地區。
雖然在過去的兩年裡,這樣的事情的確有發生,臺灣和越南的對美出口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但是總體來說,在出口領域,中國製造的表現是高於我們的預期的。
我們拿數據來說話,中美貿易戰在2018年3月份開啓。
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2017年我國貨物出口總值是2.263萬億美元,2018年貿易戰開始,我國全年出口是2.487萬億美元,增長了9.9%。
2019年,在美國已經對中國550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加徵關稅的情況下,我國全年的總出口是2.499萬億美元,增長0.5%。
也就是說2019年中國總出口金額,比貿易戰前一年的2017年,還多出了大約2300億美元,兩年總共還是增長了10.4%。
今年一到八月,在國內外疫情相繼爆發的情況下,以美元計價,我國出口比去年同期只下降了2.3%。
其中7月份增長了7.2%,8月份更是增長了9.5%,今年全年幾乎肯定是正增長。
我國出口還能有增長,其實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中國的產業鏈確實具備很強的競爭力。
以今年的對美國出口爲例子,上半年各種不利因素爆發,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我們不考慮申請豁免的部分,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已經幾乎百分之百地加徵關稅。
中國經濟第一季度大幅下滑,工廠停工,美國經濟第二季度出現大幅下滑,在這樣的困難模式下,中國對美國出口一到八月也只下滑了3.6%,預計今年對美出口能實現正增長。
另外再加上中國製造在防疫物資方面的優勢,也說明中國製造的確具備非常強的競爭力。
中國能夠扛住美國加徵關稅的壓力,除了對美出口產業鏈的實力,還因爲我們在對外出口的多元化方面有所進步。
以2019年爲例子,我國對美國出口按照美元計算,下降了12.5%。
但是我們對歐盟的出口增長了4.9%,達到4285.14億美元,對東南亞出口增長了12.7%,達到了3597.18億美元,對於非洲的出口也增長了7.9%,達到了1131.96億美元。
因此2019年全年累計出口仍然增加了0.5%,所以有效地避免了中美貿易戰激烈,導致2019年出口下滑的可能。
實事求是說,中美貿易戰對中國出口的影響遠遠沒有新冠疫情大。
我們再說第二種形式,科技戰。
對於美國發動的科技戰,我們要認識的第一點是:不僅是美國在阻止中國獲得先進零部件,美國自己也拒絕了中國的先進技術和產品。
例如美國拒絕華爲的5G技術,這意味着它必須花費更多的成本,建設一張技術水平更低的5G網絡。
如果美國建設的5G網絡技術水平比中國更低,比如說數據的傳送速度和網絡容量低於中國,將會產生什麼後果?
這好比兩個國家,一個國家的高速公路更多,而且公路網絡平均時速可以達到80公里,而另一個國家高速公路要少一些,並且平均的時速只有70公里。
看似差別不太大,但是卻一定會給兩個國家的經濟和產業發展帶來不同的影響。
類似的還有TikTok,即使美國在本土打壓了TikTok,Facebook仍然要面對在海外和TikTok競爭的問題。
也就是說單純的在本土抵制TikTok,並不能因此提升美國互聯網企業的競爭力,也不能解決全球市場份額流失的問題。
在其它領域,海康、大華、商湯等企業也是一樣,這些公司都在美國的實體清單上。
如果說中國公司開發出了某項全球領先的技術,美國的用戶一律不能使用嗎?這會讓美國市場面臨可能使用落後技術的風險。
在科技戰中我們要看清的第二點是:美國抵制華爲,在對華爲造成重大傷害的同時,實際上也刺激了中國加大了在關鍵技術領域投入。
對於中美貿易戰,我們經過國內產業界的不斷梳理,顯然已經發現了:
在半導體產業所有的關鍵產品和技術,國內都有對應的企業在開發,完全爲空白的幾乎沒有,只是不少領域在技術上還比較落後。
研發的進度目前不能夠匹配國產化的訴求,我們還需要加大投入。
另外非常重要的是,由於中國的全產業鏈能力,美國禁止向華爲提供芯片和芯片代工,直接結果是華爲遭受了巨大的損害。
但是中國半導體相關企業的股票卻大漲,現在A股的科技類股票都已經漲上了天,以至於都無法用通常的方法去估值。
在過去的兩年,國內的芯片設計企業,芯片製造企業,芯片生產設備企業,都因爲美國的科技戰而獲得了更多的訂單、資金和人才涌入。
2020年和2017年相比,國產芯片設計、國產芯片製造和國產芯片生產設備三個領域的增幅,幾乎肯定都會在50%以上。
不少公司新加入了芯片領域,或者獲得了巨大的資金支持。
比如說阿里在2018年10月成立了“平頭哥”半導體,OPPO也開始做芯片設計,中芯國際2020年在A股上市,募集資金超過了500億人民幣。
當前“去美化”已經成爲了國內的行業共識,但是“去美化”也要遵循底線思維。
也就是說,要以所有的進口產品全部有國產替代爲目標,但是在實際採購中仍需要去遵循競爭力原則,在保證有國產可用的基礎上,需要開放使用先進的進口產品。
我們的“去美化”不能是機械的,也不能是封閉的。
一方面“去美化”,不只是針對美國的商品,一切可能受到美國技術政治和軍事能力影響的地區的產品,包括來自日本、韓國、臺灣地區的進口產品,我們的企業都需要開發相應的國產替代品。
但是這絕不意味着開發出了國產就只能用國產,依然需要有開放的心態。
短期內我國國產企業的產品競爭力不可能突然一步登天,在給予國產扶持的同時,依然要開放購買先進產品,只要它的產品能買到且具備競爭力。
這不僅有利於我國下游廠家保持最終系統產品的全球市場競爭力和份額,也有助於通過競爭激發國產上游廠家的活力和競爭力,刺激起更快的進步。
企業和產業是一個國家的造血機器,哪個國家的企業和產業競爭力更強,進步更快。
能爲軍事、科技、教育、基建等提供更多的資金投入,哪個國家就最終能夠在競爭中獲勝。
美國拒絕一批中國科技企業進入美國市場也好,美國以實體清單形式禁止向一批中國頂尖科技公司提供美國先進技術產品也好,美國打壓TikTok、微信也好,其目的還是拖慢中國企業競爭力的上升速度。
也就是說是美國企業的競爭力提升相對慢了,美國企業無法在自由市場競爭中獲勝,爲美國賺取利潤的能力被削弱,降低了美國對科技、軍事、教育等各方面投入的能力。
於是美國政府出手以行政和司法手段拖住中國企業的進步步伐。
但是這種打擊對手的做法並不能因此增強美國企業的競爭力,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則無法阻擋中國的崛起。
對於我們而言,增強中國企業的自主化能力和產業競爭力是關鍵。
除了加大對關鍵科技領域的研發投入以外,那麼我們也要認識到,“去美化“不是讓我們自我封閉,而是服務於提升本國企業競爭力的手段。
保持和強者同場競技,我們才能更快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