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張學良幫中共「逼蔣抗日」──抗日反蔣到擁蔣抗日之5(蔣世安)

圖爲1936年1月,張學良會見中共人士潘漢年 (圖/張學良將軍書,中時檔案照)

正當中共積極進行大西北聯合,及張學良、楊虎城態度有所動搖猶豫之際,共產國際忽來指示,要中共拋棄張學良,而與蔣介石聯合。這個指示,是共產國際1936年8月15日的發出電報。要點是:

1.批評中共「抗日反蔣」的錯誤,說是「把蔣介石與日寇等量齊觀,是不對的,這個方針在政治上是錯誤的。」

2.要和蔣介石共同抗日,中共「必須正式向國民黨和蔣介石提出建議,立即就停止軍事行動和簽訂共同抗日具體協議,進行談判。」

3.拋棄張學良,「不能把張學良本人看成是可靠的盟友,特別是在西南失敗以後,張學良有可能再次動搖,甚至直接出賣我們。」

共產國際爲何有此指示?不難想像,這與蘇聯外交政策有關。

中共接得共產國際上項指示時,似乎難以立即適應。其所作出的反應,好像是「陽奉陰違」,對蔣的方針,一再改變,8月26日是用「聯蔣抗日」,30日則用「迫蔣抗日」。9月1日才確定爲「逼蔣抗日」。重複共產國際的指示,說日本是中國的主要敵人,把日本與蔣同等看待是錯誤的;但在「逼蔣抗日」的方針下,卻不放棄同各派反蔣軍閥進行抗日的聯合。

這個「逼蔣抗日」的工作,後來卻由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達成之。依此推論,張則成爲「反蔣軍閥」了。

針對張學良的猶豫態度和怕蔣之心理,潘漢年恫嚇張說:

據我(潘)的觀察,蔣對你(張)與紅軍妥協,實已洞悉。如你希望做到蔣完全不知道你的真相,這是不可能的事。何況過去許多事情,據你說:材料蔣已完全知道。

如桂事被他解決,回頭要來對付你,你早已預備妥當,已無可虞。如爲着要欺騙他,而真的不動手做準備工作,那麼你的危機很難克服。

潘言可謂擊中張之內心要害,必欲使張走上不歸之路。而張亦再下決心,仍照原定計劃,作軍事的準備工作。但中共卻於此時把「抗日反蔣」,變爲「逼蔣抗日」,又要張來扮演後一角色。

8月25日,中共發出《致中國國民黨書》,呼籲「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實現國共兩黨重新合作。」準備派出全權代表,談判訂立「抗日救國」協定。即致電在西安的潘漢年,說政策重心在「聯蔣抗日」,要張學良「繼續保持與南京的統一」。潘在8月30日與張談話時,要張「對蔣在表面上仍擁護他」,利用「擁蔣」旗號,在幹部提出「聯俄聯共」的口號,把藍衣社特務當作「漢奸」,說他們「違反蔣要抗日」,和破壞蔣之「威信」,藉此來打擊他們,驅逐他們。

如此,不但解決了張之公開反蔣的猶豫,也可使用「外逼內勸」、「內外夾攻」之法,和中共表演「雙簧」之戲。

同時,毛澤東即制定一項「逼蔣」方針:第一,迫蔣抗日,造成各種條件,使國民黨及蔣軍,不能不與共黨妥協。第二,緊密聯合東北軍及西北其他各部,造成西北新局面。第三,準備冬季打通蘇聯。第四,發展甘南根據地,使與陝北、甘北相呼應。第五,迫使胡宗南中央軍停止於甘東。

潘回保安後,毛澤東得知張學良願從中斡旋國共談判。亦即要爲中共承擔「逼蔣抗日」的工作了。

10月2日,潘漢年和紅軍參謀長葉劍英來到西安,帶來中共與南京方面談判的條件。張說:蔣恐難接受,最好由毛等寫一封信給他,先談停戰,由他將此信轉蔣。毛即照辦,張擬飛南京向蔣面陳,請允他先入中共蘇區調停。蔣覆電日內來陝,商討對共問題。蔣打算10月16日到西安。中共亦交涉由蔣派飛機到延安,接周恩來來西安,與蔣直接談判。但其間有了變化,這是蔣在杭州先召徐永昌商談,可能接受徐之建議,而於10月22日始到西安,對張進行安撫工作,並未與周見面談判。

這時紅二、四方面軍已抵隴東,和紅一方面軍會師會寧,集中陝甘地區的紅軍,已達7萬之衆,聲勢大振。其談判的籌碼,亦爲之大增。「逼蔣」的條件,更爲具備。據毛澤東致朱德等之電文:

李毅(張學良化名)與我益加接近,楊虎城與我們實行停戰,李(宗仁)、白(崇禧)有代表來,求訂抗日協定。華北宋哲元、傅作義、韓復榘,均接洽中。馬步芳亦有妥協線索。

張學良與中共的關係,已引起蔣的憂慮,其《日記》記曰:「東北軍之隱患,所謂『聯共抗日,自由行動』之企圖,乃因桂事和平解決而消乎?」同時陳誠亦有電致蔣,說張「名爲抗日,實脫離中央,而走聯俄投共之途徑。」認爲「漢卿(張字)此舉,較之兩廣問題,更爲嚴重。」

蔣解決桂事後,於10月17日在杭州,和徐永昌(山西省主席)談東北軍「通共」事,認爲事態嚴重。這天徐之《日記》雲:

渠(蔣)雲:東北軍「通共」事,已爲不可掩事實,然在張漢卿指揮下,尚不至爲國家害,否則不堪想。餘(徐)以爲閻(錫山)先生擬請東北軍守綏,(蔣)謂不妥。餘因詳論東北軍之未必通共;有之,亦幾個人的單獨行動。本無其事,疑而激成事實,甚可畏也。渠(蔣)雲:共絕不能容,俄非不可聯,但須我們清共後。」

在兩人的談話中,對張是否「通共」,都避而不談。仍寄望張去收拾,顯有「投鼠忌器」之嫌。蔣接受徐之建議,先去西安,督飭剿共,撫慰東北軍,使與中央一德一心,尤爲緊要之事。

(作者爲文史工作者)

【未完待續,蔣世安專欄每週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