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蔣介石決定對共軍動武──馬歇爾調停之15(蔣世安)

南韓「中央日報」2015年11月7日在頭版頭條配上「蔣介石和毛澤東出席1945年國共重慶會談」的歷史圖片,以「拍了這幀照片後分道揚鑣的毛澤東和蔣介石」爲標題,報導馬英九總統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召開兩岸峰會。(中央社記者姜遠珍首爾傳真)

蔣之不再接受馬歇爾的妥協主張,決定在東北對共軍動武,似在4月下旬。在此之前,蔣仍寄望於美馬之調停。

據徐永昌之記述:蔣於3月23日在曾家巖官邸會報對中共協商事,「再表示寧失地不失信之決心」29日會報時,再度表示此一決心。其原因顯然是由於接到駐美大使魏道明和駐美軍事代表團團長商震的來電,說是由於馬歇爾等報告,美方完全明瞭我政府對共黨無可再讓之態度。美決以財力、物力、人力助我建一偉大之中國。

蔣以爲「美方一切對我都好,我們何必予共黨以口實,予美方以不良印象。蓋我們必做到如妥協不成功,責在共黨而後已。前已決定之寧失地不失信,非做到不可。」

惟上項令人振奮的消息,迅即發生變化,4月12日,魏自華盛頓來電,謂借款事遭遇困難,8日與馬歇爾商討甚久,無結果。默察馬之原意,似有改變,當與中共最近搗亂情形有關,聞周恩來及民主同盟均有來電從事破壞。

馬既空手而回,其對蔣之影響力,已非昔比。但仍極力主張對共遷就,而共方條件愈苛,同時對蔣施壓,以求妥協。蔣自記曰:「本週(4月21日至27日)局勢嚴重,內外夾攻,不僅俄與共協以謀我,而美馬且用最大壓力,使我對共屈服。」決定「堅持自我主張,不受其(馬)威脅所搖撼也。」

這是說,蔣要自行其道了。早在4月21日在林園官邸舉行會報,商討對共戰略問題,由參謀次長劉斐報告東北情形,擬一舉攻佔四平街;如攻佔順利,並追佔長春,然後轉移有力一部南下,消滅張學詩部(注:因我精銳麇集,共軍雖得蘇助,尚非我敵。)軍令部長徐永昌不同意劉的意見。認爲國軍運輸既受限制,更防蘇聯破臉助共,我孤軍深入,今已爲甚,奈何再進。以爲政治儘可前進,軍事力量僅能以錦洲爲主,瀋陽左近爲最大限度。但須保有營口、秦皇島等口岸,並得美方諒解協助。蔣亦首肯徐之意見。

但其下達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的命令,主要仍是採納劉的意見。令曰:

第一,四平街會戰,國軍應徹底集中兵力,一舉擊破共軍之主力。第二,四平街會戰後,視戰果及甲軍(按:應指蘇軍)情況,乘勢收復公主嶺、長春。

至於共方的反應,周恩來4月29日同馬歇爾會談,馬轉達蔣堅持必須佔領長春的態度。周說:蔣介石不願承認中共已有的地區,凡能用武力則用武力,只有不得已時才能談判,一切要聽他的命令。民盟提出解決東北的問題的方案,中共軍隊退出長春,國方只派行政人員和平接收長春,不得派軍隊進入;同時重開政治談判。周表示可以考慮,將請示延安做最後決定。馬歇爾表示接受。但蔣堅持要打長春。蔣對徐永昌說:「共黨如不退出長春,交國軍接防,則一切問題皆可不談。」

毛澤東對東北林彪的指示:

東北戰爭,中外矚目,蔣介石已拒絕馬歇爾、民盟和我黨三方同意之停戰方案,堅持要打到長春。因此,我們必須在四平、本溪兩處堅持奮戰。

四平街激烈之戰,是在5月5日國軍攻克遼東本溪之後,新六軍之新33師及第71軍之88師,迅即移師北進,於14日集結開原,協同原在四平街周圍地區的新一、新六及第71軍各師,展開對四平街的林彪共軍激戰。國方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將軍親臨前線指揮,於19日擊敗共軍而收復四平街。白自前線歸來述及林彪之作戰科長王繼芳來降供稱:

1.林爲東北共軍總指揮,約35萬人,其中爲黃克誠之新四軍8萬,來自山東(由龍口上船,於營口之田莊臺登陸),戰鬥力最強。3萬6千爲八路軍林彪之一、二師及某某旅,戰鬥力次之。其次爲周保忠(中)部幾個旅,戰鬥力又次之。再爲萬毅部5個旅,直無戰鬥力。總之,今日作戰全憑黃、林關內11、12萬而已。

2.一般共軍情緒不甚佳,原因在國際不予承認,尤其知識較高之青年,以爲如此從蘇聯做下去,頗似賣國。其所以尚能作戰者,實多畏法嚴及監視密。

3.因畏美關係,隊伍中無蘇聯人。

4.林原令死守四平街,後漸不支,19日下令退卻。渠(林)下令後率親近避民舍。

王,川人,中學畢業後,投入陝北之抗大。

國軍佔領四平街後,蔣對收復長春之意,又有改變。電令杜聿明轉白崇禧、熊式輝,指示「我軍如已收復公主嶺,應暫就原地停止候命,如共軍已退出長春,則我軍只可指派少數軍隊入城,維持秩序,不準各部隊擅自進駐。如有違者,以抗命論處。」原因爲何?可能顧慮蘇軍(甲軍)之助共。但杜等似乎「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說是「我軍已迫近長春」,似有欲罷不能之勢,

迨蔣聽取熊式輝、王叔銘報告後,則以爲「此次長春收復,與共軍主力潰敗之慘,實出望外。」而視爲「奇蹟」。認爲「此爲收復東北最大之關鍵;且其勝利之速,出於願外。」因此,認爲馬歇爾「對我軍進佔長春,甚不贊同。此乃其一貫之錯誤政策。」因令杜聿明長官部「向哈爾濱兼程挺進,必先佔領該戰略據點,東北軍事方得告一段落。」

林彪之共軍退出四平街後,中共東北局向其中央報告,謂堅守長春困難。毛澤東決定放棄長春,指示周恩來即與國方談判:「讓出長春有三種方案,第一種如中央(中共)上次所提,雙方不駐兵,中間派任市長;第二種如馬歇爾所提,執行小組先去,一切談好後蔣軍再去;第三種蔣軍無條件即進長春,這種情況最壞,結果恐談不好,仍是要打。」民盟人士張君勱等也提議:共軍撤出長春,政府軍和平接收。現有東北政務委員會移駐長春,委員人選由各方面人士加入。

蔣介石所採取的方式,即是毛澤東的所謂「情況最壞」的第三種,拿下長春。

5月23日,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飛臨瀋陽,以爲可以達成以戰逼和了。因手書行政院長宋子文,囑其向馬歇爾說明,拿下長春,可以「和平統一」了。書曰:

照目前情勢,我軍進入長春,實於和平統一隻有效益,而毫無阻礙。請其(馬)放心,只要東北之共軍主力潰敗,則關內之軍事必易處理,不必顧慮共方之刁難與叛亂也。……不久彼 (共)不能不請求馬特使出而調解,此乃中(正)確有把握之事,萬勿有所疑慮:而且中自信此爲和平統一唯一之道路也。

這是蔣氏認爲以戰逼和成功了。但馬歇爾不以爲然,他要宋子文轉告蔣氏說:

此次共軍死傷1萬2千,俘虜僅400餘人,如是共黨主力並未擊散。共軍現在避戰,如國軍跟蹤而進,則必延長戰線,予共軍以處處可以截擊之機會。

毛澤東的態度是:

東北方面,我們讓到長春雙方不駐兵爲止,此外再不能有任何讓步。美蔣要打,讓他們打去:要佔地,讓他們佔去,我們絕不能在法律上承認他們的打與佔爲合法。

總之,東北是未了之局。我黨須準備長期鬥爭,最後總是要勝利的。

看來,蔣之以戰逼和,難了!

【未完待續,蔣世安專欄每週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