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本理由──未酬邦國中興之62(朱偉嶽)

1872年中國首批30名赴美學童啓程前在上海輪船招商總局 前留影。鴉片戰爭後﹐清朝政府洋務派官僚主張學習西方生產技術﹐並選派幼童出國學習。(新華社)

本文前文討論農業社會和商業社會的差異,曾概要形容農業社會像一部牛車,商業社會則像一部汽車;那牛車若和汽車相爭相鬥,無論從那個角度看,牛車都要輸定了。一位曾任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兼教授的蔣廷黻(清光緒21-民國54;公元1895-1965)直白地說: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本理由,是我們的落伍。我們的軍器和軍隊是中古的軍隊,我們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們的人民,連士大夫階級在內,是中古的人民。我們雖拼命抵抗終歸失敗,那是自然的,逃不脫的。

戰爭的本質是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決,而軍事的力量可分爲硬體的人員、武器裝備及後勤補給,和軟體的戰略、戰術、人員編訓及士氣。當時,中英雙方在武器裝備和軍隊的兵員編訓上,都存在着很不對稱差距;其差距之大,事實上勝過約百年之後,民國26年(公元1937)的對日抗戰時,中日雙方戰力之比較。

但戰爭也像是考試,足以證明自公元1840年至公元1937年約100年間,和西方、東方的列強相較,中國在武器裝備方面進步不是太多,但在戰略、戰術及軍隊的兵員編訓上,頗有進步,蔣介石領導的中國軍隊,才能把不可一世的日本,拖出個無條件投降。今回顧痛苦的鴉片之戰,倒也可見到自遜清末季到民國,華夏中國軍力的緩步向前,一直沒有停止。

鴉片戰爭時期清朝陸軍所用兵器,最先進的是山寨明代引進的「鳥銃」類西洋火器,該「鳥銃」槍要在槍身之外,引火發射,而且槍身長、射速慢、射程近、精確度差,即使如此,清朝更多兵勇,仍使用刀矛弓箭之類;英國陸軍則全部已用步槍,且其步槍已進步到在槍身內自行引火發射,而且火藥威力較大,射程遠而準確,兩軍相遇之時,英軍可在清軍火器射程之外,先開槍攻擊,清軍已先吃虧,而英軍的第二槍又至。火炮方面的情形亦類似,清軍的火藥仍爲黑火藥,威力有限;不如英國海軍軍艦上的大砲。中英在水師的艦船方面,差距尤大。英國軍艦抗風、抗沉性能優良,能利用各種風向航行,排水量大,安裝的火炮數較多;尤其有航速快、吃水淺、機動性能強等特點。

清朝方面的「水師」,主要分爲福建水師和廣東水師兩支,重點在近海巡防,僅以海盜爲對手而非海上作戰,不是一個維度的戰力。據曾國藩的幕僚薛福成,在咸豐11年(公元1861)9月間筆記中記載說,時任湖北巡撫加太子太保銜的胡林翼,在長江江邊觀賞江景時,突然看到一艘英國軍艦,鳴着長笛左突右閃,速度如飛,溯長江而上,如入無人之境,胡林冀見後氣急攻心,不一刻昏倒椅中雲。胡林翼甦醒後說,消滅太平軍是遲早的事情,他擔心的是洋人將成爲國家的大患。見微而知着,多麼了不起的胡林翼巡撫大人。

在戰爭的軟體力量方面,亦值一述。清朝軍隊的總兵力達8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一支常備軍,而英國派往中國長征的海陸軍合計只有約7千至1.9萬人。清朝擁兵的數字雖大,但能用、有用的兵卻不多。清朝的主力軍稱綠營軍,分佈在全國各地,爲防範帶兵將領領兵坐大,故平時並沒有統一的指揮訓練,也沒有固定的編制,日久就慢慢變爲當地的團練或類似警察了,主要任務似乎不在打仗,而是維護治安和社會秩序。加以中國地方大,交通不便,因此,清朝的國防規畫,有利於分散的「治民」,而不利於集中御外。

英軍自廣東,而福建,而浙江,而江蘇,而天津,所到之處都是約兩萬精兵及近百艦船,清朝真來不及調兵遣將,追隨對付。加以軍官及士兵社會地位不高,待遇不好,欠缺平日嚴整的編訓,形成軍紀不良,士氣不高,臨戰倉皇,都不令人意外。

(作者爲前中科院第二所資深研究員)

【未完待續,朱偉嶽專欄每週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