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在新起點上構建成熟穩定的中美關係
來源:環球時報
當地時間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美國第47任總統。美國政府開啓了新的4年週期,中美關係也迎來一個新起點。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當選總統特朗普通電話,爲這一新起點確定了戰略基調。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國家副主席韓正應邀出席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在美期間同當選副總統萬斯舉行會見,並分別會見美國工商界代表、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布魯金斯學會名譽主席桑頓等。輿論普遍以積極態度看待中美高層互動。人們相信,中美關係如果實現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必將爲世界帶來更多好消息。
不少美媒注意到,特朗普在就職演說中“幾乎沒有提到中國”,在頒佈新政時“推遲了對中國立即徵收關稅,呼籲進行調查”。這些細節是否如這些媒體所說,代表美國新政府“對中國態度的緩和”,尚待時間檢驗。可以肯定的是,在特朗普開啓第二個總統任期之際,外界期待一個成熟穩定的中美關係。在1月21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不少記者的提問都圍繞中美關係展開,包括中方是否會邀請特朗普總統訪華、中美經貿問題將如何解決等。還有外媒開始暢想,美國宇航員登陸火星計劃,有沒有可能創造性地與中國開展合作。這從側面反映了,中美兩個大國的關係對世界而言有多重要。對兩國來說,很多形式的合作都是存在想象空間的,關鍵是能否相向而行。
美國對華政策迴歸理性務實,是中美兩國人民的共同呼聲。特朗普上任首日沒有立即對華加徵關稅,中國股市謹慎走高。美國金融界則開啓“提前慶功”模式,歡呼新政府“對中國採取更務實的經濟態度”。如今,儘管受到諸多人爲干擾,中美經貿關係仍然表現出堅強的韌性,雙邊商業紐帶正不斷織密。人們看到,特斯拉“紮根”中國實現了產能奇蹟;中企出海美國爲當地帶來極具性價比的商品和服務。美國企業積極來華參加進博會、鏈博會,堅定看好中國;中國“智造”飛赴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爭取美國商家合作……這些澎湃在太平洋兩岸自發的、熱切的往來,是中美經貿誰也離不開誰的真實寫照。
關於中美應該合作共贏的道理,相信華盛頓在最近一段時間體會尤其深刻。中美網友之間的“李華來信”感動了很多人。不少美國人在信中提到,小時候他們相信一個傳說,在沙地上挖一個足夠深的洞,就能到達中國。他們呼籲,今天中美之間需要再次開始“挖掘”溝通渠道。無論是爲避免徵稅通過第三國轉運至美國的中國製造的大幅增長,還是爲躲避TikTok被禁風險涌入“小紅書”的美國網民的現身說法,都在指向同一個事實:即中美交流合作的渠道一旦被人爲掐斷,民間的反應不是就此“結束合作”,而是迅速尋找到一條“替代路徑”。中美間如此巨大的交流和合作需求,不應忽視也無法阻擋,這也是推動華盛頓對華政策走向成熟的底層邏輯。
中美兩國經濟總量超過世界1/3、人口總數佔世界近1/4、雙邊貿易額約佔世界1/5。作爲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經濟具有很強互補性,在全球產供鏈中不僅相互依存,並且共同構成世界經濟的重要支柱。同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美在全球治理中的協同合作,對於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現在,中美都面臨新的發展任務,兩國間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中美之間的合作清單事實上越拉越長,合作蛋糕也完全可以越做越大。
據外媒報道,受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總統“友好通話的提振”,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情緒趨向樂觀。在美國新政府上任前後,中美外交呈現良好開局,元首外交的引領作用至關重要。現在,人們期待這一良好開局的延續,成爲兩個大國之間的“新常態”。期待美國新政府真正摒棄“零和博弈”與冷戰思維,與中國深化務實合作,爲中美關係開創一個互惠互利的新起點。